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迅速发展的金融服务贸易 | 第9页 |
1.1.2 贸易政策的“内生性” | 第9-10页 |
1.1.3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2 金融服务贸易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结构安排与拟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1.4.1 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1.4.2 拟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2.1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概述 | 第15-19页 |
2.1.1 实证的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 第16-18页 |
2.1.2 规范的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 第18-19页 |
2.2 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2.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效应研究 | 第19-20页 |
2.2.2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测度研究 | 第20-21页 |
2.2.3 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政策路径的选择研究 | 第21-23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的演进与特点 | 第24-29页 |
3.1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政策的演进 | 第24-28页 |
3.2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的特点 | 第28-29页 |
3.2.1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采取渐进式的开放策略 | 第28页 |
3.2.2 符合政府经济规划,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协调一致 | 第28-29页 |
第四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 | 第29-35页 |
4.1 国家目标和权威 | 第29-30页 |
4.1.1 国家经济安全 | 第29页 |
4.1.2 政府目标 | 第29-30页 |
4.2 国内利益影响 | 第30-32页 |
4.2.1 国内金融体系 | 第30-31页 |
4.2.2 外资金融机构 | 第31页 |
4.2.3 消费者 | 第31-32页 |
4.3 国际贸易规制约束 | 第32-35页 |
4.3.1 WTO规则的约束—《金融服务贸易协议》 | 第32-33页 |
4.3.2 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以中美金融服务贸易关系为例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35-44页 |
5.1 理论模型 | 第35-38页 |
5.1.1 模型的适用性 | 第35-36页 |
5.1.2 模型的推导过程 | 第36-38页 |
5.2 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5.2.1 变量的选取 | 第38-40页 |
5.2.2 模型建立 | 第40-41页 |
5.2.3 实证结果 | 第41-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48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2 相关建议 | 第45-48页 |
6.2.1 继续保持渐进可控的金融服务业开放策略 | 第45页 |
6.2.2 增强政府决策独立性,关注多元群体利益 | 第45-46页 |
6.2.3 合理运用WTO贸易规制,充分表达国家利益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附录B 相关实证数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