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1页 |
第1章 微液滴系统、微流控技术与质谱分析 | 第11-27页 |
1.1 引论 | 第11页 |
1.2 微液滴系统研究 | 第11-16页 |
1.2.1 微液滴的产生 | 第13-14页 |
1.2.2 微液滴系统的在线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1.3 微流控技术与生命分析化学研究 | 第16-21页 |
1.3.1 纸基微流控芯片 | 第16-19页 |
1.3.2 微流控芯片与质谱的联用分析 | 第19-21页 |
1.4 质谱离子化技术 | 第21-25页 |
1.4.1 常态离子化 | 第21-24页 |
1.4.2 纸喷雾离子化 | 第24-25页 |
1.5 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液滴连续生成和纸喷雾离子化质谱监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27-40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28页 |
2.2.2 液滴的产生 | 第28页 |
2.2.3 纸喷雾离子化和质谱 | 第28-29页 |
2.2.4 胺醛缩合反应的监控 | 第29页 |
2.2.5 水果分析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2.3.1 亚微升级大小液滴的产生 | 第30页 |
2.3.2 液滴体积和时间间隔的控制 | 第30-33页 |
2.3.3 模式分析物 | 第33-34页 |
2.3.4 胺醛缩合反应的监控 | 第34-36页 |
2.3.5 水果中分子的直接检测和定位 | 第36-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纸喷雾离子化接口微取样液滴与质谱用于细胞培养的化学监控 | 第40-53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3.2.2 微液滴产生和纸喷雾离子化质谱 | 第41-42页 |
3.2.3 微透析单元的建立和整合 | 第42页 |
3.2.4 细胞培养和在线化学监控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3.3.1 微液滴产生 | 第42-44页 |
3.3.2 纸喷雾离子化质谱性能与优化 | 第44-47页 |
3.3.3 定量分析 | 第47-48页 |
3.3.4 微透析提取效率 | 第48-49页 |
3.3.5 细胞培养液的在线化学监控 | 第49-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在线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质谱及其在量化蛋白质非共价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 第53-66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54页 |
4.2.2 微流控芯片制作 | 第54-55页 |
4.2.3 微流控芯片 -质谱平台构建和浓度梯度实验 | 第55-56页 |
4.2.4 蛋白质分析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4.3.1 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质谱分析性能 | 第57-58页 |
4.3.2 苯丙氨酸 -瓜氨酸浓度梯度实验 | 第58-61页 |
4.3.3 蛋白质非共价作用量化分析 | 第61-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在线微流控芯片-质谱研究细胞代谢:以乳酸外排为例 | 第66-77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66-6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68页 |
5.2.2 乳酸的纸喷雾离子化检测 | 第68页 |
5.2.3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培养及其外排乳酸的质谱监控 | 第68页 |
5.2.4 药物评价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5页 |
5.3.1 乳酸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 第69页 |
5.3.2 定量分析 | 第69-73页 |
5.3.3 Hep G2细胞和MCF-7 细胞的乳酸代谢 | 第73-74页 |
5.3.4 α-CHC对不同细胞作用效果的差异性 | 第74-75页 |
5.3.5 α-CHC作用的剂量-响应信息 | 第75页 |
5.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7-79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