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思想的历史转换及当代价值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言 | 第7-8页 |
第1章 儒家"忠恕"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 第8-15页 |
·"忠恕"思想的提出 | 第8-11页 |
·孔子的"忠恕"之道 | 第8-9页 |
·《大学》中"絮矩之道" | 第9-10页 |
·孟子的"强恕而行" | 第10-11页 |
·"忠恕"思想的发展 | 第11-15页 |
·宋代理学对"忠恕"思想的诠释 | 第11-13页 |
·现当代新儒学对"忠恕"思想的解读 | 第13-15页 |
第2章 儒家"忠恕"思想的理论内涵 | 第15-22页 |
·"忠恕"思想的多维释义 | 第15-17页 |
·"忠恕"行仁说 | 第15-16页 |
·"忠恕"体用说 | 第16页 |
·"忠""恕"并行说 | 第16-17页 |
·"忠恕"思想的精神意蕴 | 第17-22页 |
·"忠恕"思想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实质 | 第18-19页 |
·"忠恕"思想包含着相互尊重的伦理前提 | 第19-20页 |
·"忠恕"思想蕴含着换位互动的情感本质 | 第20-22页 |
第3章 儒家"忠恕"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22-31页 |
·"忠恕"思想的和谐价值 | 第22-26页 |
·"忠恕"思想与身心和谐 | 第22-23页 |
·"忠恕"思想与人际和谐 | 第23-24页 |
·"忠恕"思想与天人和谐 | 第24-25页 |
·"忠恕"思想与世界和谐 | 第25-26页 |
·"忠恕"思想的普世价值 | 第26-28页 |
·"忠恕"思想彰显了人类内在的理性与良知 | 第27页 |
·"忠恕"思想与诸宗教善心善念的殊途同归 | 第27-28页 |
·"忠恕"思想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价值表现 | 第28-31页 |
·市场经济与"忠恕"思想的和谐共生 | 第29-30页 |
·"忠恕"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的道德调控 | 第30-31页 |
第4章 儒家"忠恕"思想的当代反思 | 第31-36页 |
·"忠恕"思想的语境反思 | 第31-33页 |
·人格的平等性与阶级的对立性 | 第31-32页 |
·主体的单一性与人性的复杂性 | 第32-33页 |
·"忠恕"思想的实践困境 | 第33-36页 |
·方法的单向性与行为结果的"异化" | 第33-34页 |
·德行的优越感与人格示范力量的失效性 | 第34-35页 |
·适用的范围性与普世的共度性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