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接触式检测 | 第12-13页 |
1.2.2 非接触式检测 | 第13-15页 |
1.3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7-19页 |
2.0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页 |
2.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第17-18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钢轨轮廓图像采集及预处理系统设计 | 第19-29页 |
3.1 钢轨轮廓图像采集系统 | 第19-21页 |
3.1.1 多传感器并行采样提高采样频率 | 第19-20页 |
3.1.2 采样间隔误差分析 | 第20-21页 |
3.2 钢轨轮廓图像预处理系统 | 第21-28页 |
3.2.1 FPGA的基本结构 | 第21-23页 |
3.2.2 FPGA和图像处理 | 第23页 |
3.2.3 基于FPGA的钢轨轮廓图像ROI提取 | 第23-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轮廓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9-36页 |
4.1 摄像机透视投影模型 | 第29-33页 |
4.1.1 理想线性模型 | 第29-32页 |
4.1.2 非线性模型 | 第32-33页 |
4.2 结构光视觉测量模型 | 第33-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测量系统标定 | 第36-46页 |
5.1 结构光视觉测量系统标定方法简介 | 第36-37页 |
5.1.1 三维靶标直接标定法 | 第36-37页 |
5.1.2 二维平面靶标标定法 | 第37页 |
5.2 基于平面靶标的标定模型及求解方法 | 第37-39页 |
5.2.1 线性标定模型及解法 | 第37-38页 |
5.2.2 非线性标定模型及解法 | 第38-39页 |
5.3 标定实验 | 第39-44页 |
5.3.1 标定环境 | 第39-40页 |
5.3.2 标定步骤 | 第40-41页 |
5.3.3 标定实验数据分析 | 第41-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6章 钢轨轮廓图像光条中心提取方法研究 | 第46-54页 |
6.1 常见的线结构光条中心提取方法 | 第46-50页 |
6.2 本文改进的光条中心提取方法 | 第50-52页 |
6.2.1 灰度重心法与Steger法光条中心提取效果对比 | 第50-51页 |
6.2.2 结合灰度重心法与Steger法光条中心提取算法 | 第51-5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7章 钢轨轮廓数据校准问题研究 | 第54-70页 |
7.1 振动对钢轨轮廓数据的影响问题分析 | 第54-57页 |
7.1.1 仿射变换及其性质 | 第54-55页 |
7.1.2 振动对钢轨轮廓数据的影响问题建模 | 第55-57页 |
7.2 钢轨轮廓数据校准方法 | 第57-67页 |
7.2.1 ICP算法 | 第57-59页 |
7.2.2 本文校准算法 | 第59-61页 |
7.2.3 钢轨轮廓曲线特征点提取 | 第61-65页 |
7.2.4 最近点搜索 | 第65-67页 |
7.3 钢轨轮廓数据校准实验 | 第67-6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