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

电阻点焊气动伺服系统力/位置复合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电阻点焊中焊接驱动机构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气动伺服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6-32页
        1.3.1 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的研究现状第16-25页
        1.3.2 系统基本特性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1.3.3 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第28-32页
    1.4 力位置复合控制的研究现状第32-33页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7页
        1.5.1 研究意义第3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7页
第2章 电阻点焊气动伺服驱动系统第37-45页
    2.1 气动伺服系统硬件平台第37-41页
        2.1.1 气动回路的构成及原理第37-38页
        2.1.2 控制回路的构成及原理第38-40页
        2.1.3 实验样机第40-41页
    2.2 气动伺服系统软件开发第41-43页
        2.2.1 虚拟仪器和LabWindows/CVI简介第41-42页
        2.2.2 应用程序设计第42-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气动伺服系统模型及增力气缸摩擦特性研究第45-65页
    3.1 气动系统数学模型第45-50页
        3.1.1 气缸两腔内的压力微分方程第45-47页
        3.1.2 气缸的运动学方程第47-48页
        3.1.3 气动系统的状态方程第48-49页
        3.1.4 气动系统的刚度分析第49-50页
    3.2 高速开关阀特性研究第50-59页
        3.2.1 流量方程第50页
        3.2.2 动作响应特性第50-54页
        3.2.3 脉冲调制控制高速开关阀工作原理第54-55页
        3.2.4 开关阀控固定容腔系统的建模第55-59页
    3.3 增力气缸摩擦特性研究第59-63页
        3.3.1 气缸摩擦力数学模型概述第59-60页
        3.3.2 摩擦力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及实验装置第60-62页
        3.3.3 增力气缸摩擦力的数学模型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控制气动伺服系统的研究第65-77页
    4.1 自抗扰控制器第65-68页
        4.1.1 自抗扰控制器原理第65-66页
        4.1.2 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第66-68页
        4.1.3 自抗扰控制器的优缺点第68页
    4.2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第68-73页
        4.2.1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气动伺服系统的研究第68-69页
        4.2.2 位移跟踪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第69-71页
        4.2.3 压力跟踪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第71-73页
    4.3 仿真研究第73-76页
        4.3.1 位置轨迹跟踪第73-74页
        4.3.2 抗干扰性能测试第74-75页
        4.3.3 不同气源压力测试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干扰观测器在气动伺服系统中的研究第77-91页
    5.1 干扰观测器第77-81页
        5.1.1 干扰观测器原理第77-78页
        5.1.2 滤波器的选择第78-79页
        5.1.3 干扰观测器的性能分析第79-81页
    5.2 干扰观测器在气动位置伺服系统中的研究第81-85页
        5.2.1 气动位置系统模型的线性化第81-82页
        5.2.2 干扰观测器加前馈控制的设计第82-83页
        5.2.3 仿真与实验研究第83-85页
    5.3 干扰观测器在气动力伺服系统中的研究第85-89页
        5.3.1 气动力伺服系统模型的线性化第85-86页
        5.3.2 干扰观测器加前馈控制的设计第86-87页
        5.3.3 实验研究第87-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气动伺服系统与环境间碰撞接触控制方法的研究第91-103页
    6.1 气动伺服系统与刚性环境碰撞接触过程第91页
    6.2 阻抗控制第91-97页
        6.2.1 阻抗控制原理第91-92页
        6.2.2 阻抗控制的分类第92-95页
        6.2.3 机器人与环境接触作用模型第95-96页
        6.2.4 非接触阻抗控制原理第96-97页
    6.3 基于非接触阻抗控制的气动力/位置复合控制的研究第97-101页
        6.3.1 基于非接触阻抗控制的气动系统控制器的设计第97-98页
        6.3.2 仿真研究第98-101页
    6.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1. 论文总结第103-104页
    2. 研究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量表达GhGS1基因提高棉花对低氮胁迫的耐受性
下一篇:钟怡雯散文的“三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