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阴离子纤维素盐在锂电池材料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前言第16-56页
    1.1 天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第16-18页
        1.1.1 天然纤维素的结构第16-17页
        1.1.2 天然纤维素衍生物第17-18页
    1.2 离子型纤维素醚第18-21页
        1.2.1 羧甲基纤维素钠第18-19页
        1.2.2 羧甲基纤维素锂第19-20页
        1.2.3 其他离子型羧甲基纤维素盐第20-21页
    1.3 静电纺丝制备功能纤维的研究第21-30页
        1.3.1 静电纺丝机理研究第22-25页
        1.3.2 聚合物材料静电纺丝概述第25页
        1.3.3 静电纺丝技术在纤维素基材料中的研究进展第25-29页
        1.3.4 静电纺丝技术在锂电材料中的研究第29-30页
        1.3.5 静电纺丝技术在其他应用中的研究第30页
    1.4 锂电池粘结剂第30-35页
        1.4.1 油溶性粘结剂第31-32页
        1.4.2 水溶性粘结剂第32-34页
        1.4.3 其他纤维素材料作为电池粘结剂的应用第34-35页
    1.5 锂电池电极材料第35-39页
        1.5.1 锂电池负极材料第36-37页
        1.5.2 锂电池正极材料第37-39页
    1.6 静电喷雾制备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第39-40页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56页
第2章 聚阴离子纤维素盐的制备第56-77页
    2.1 引言第56-57页
    2.2 实验部分第57-61页
        2.2.1 实验原料第57页
        2.2.2 实验仪器第57页
        2.2.3 聚阴离子纤维素盐的制备第57-58页
        2.2.4 表征和性能测试第58-6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1-74页
        2.3.1 产品结构与分析第61-63页
        2.3.2 聚阴离子纤维素盐溶液的流变性能第63-64页
        2.3.3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CMC-Na产品结构分析第64-68页
        2.3.4 CMC-Li的热稳定性分析第68-69页
        2.3.5 制备CMC-H的影响因素第69-71页
        2.3.6 各种因素对CMC-Li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第71-74页
    2.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第3章 羧甲基纤维素盐的静电纺丝技术研究第77-96页
    3.1 引言第77-78页
    3.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3.2.1 实验药品第78页
        3.2.2 实验仪器第78-79页
        3.2.3 羧甲基纤维素盐纳米纤维的制备第79-80页
        3.2.4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第80页
    3.3 测试与表征第80-81页
        3.3.1 聚合物的形貌特征第80页
        3.3.2 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内部结构第80-81页
        3.3.3 聚合物荧光性能测试分析第8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81-93页
        3.4.1 羧甲基纤维素盐的静电纺丝的溶剂研究第81-83页
        3.4.2 羧甲基纤维素盐的静电纺丝研究第83-84页
        3.4.3 分子量对聚阴离子纤维素盐静电纺丝的影响第84-85页
        3.4.4 浓度对CMC-Na静电纺丝的影响第85页
        3.4.5 电压对CMC-Na电纺的影响第85-87页
        3.4.6 挤出速率对CMC-Na电纺的影响第87-88页
        3.4.7 取代度对CMC-Na电纺的影响第88-89页
        3.4.8 静电纺丝制备CMC-Na荧光膜材料第89-90页
        3.4.9 静电纺丝制备CMC-Na微球第90-91页
        3.4.10 静电纺丝制备CMC-Li/Al粉纳米颗粒第91-92页
        3.4.11 同轴纺丝纤维的TEM分析第92-93页
    3.5 本章小结第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4章 静电纺丝CMC-Li改性LiFePO4研究第96-115页
    4.1 引言第96-97页
    4.2 主要化学试剂药品第97页
    4.3 实验仪器第97页
    4.4 材料的制备第97-100页
        4.4.1 CMC-Li/LFP的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第98-99页
        4.4.2 CLL电极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9页
        4.4.3 CLL正极材料的纽扣电池的制备第99-100页
    4.5 材料性能的测试原理及其表征第100-102页
        4.5.1 循环伏安法测试第100页
        4.5.2 交流阻抗测试第100页
        4.5.3 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第100-101页
        4.5.4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01页
        4.5.5 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第101-102页
        4.5.6 热重-差热性能分析第102页
        4.5.7 能谱元素性能含量分析第102页
    4.6 结果与讨论第102-111页
        4.6.1 CLL纳米纤维的碳含量分析第102-103页
        4.6.2 CMC-Li改性LFP电极的TEM分析第103-104页
        4.6.3 碳化前后纳米纤维的SEM分析第104-105页
        4.6.4 CMC-Li改性LFP电极的能谱EDS结果分析第105页
        4.6.5 不同CLL电极电池的比容量分析第105-106页
        4.6.6 CLL电极电池的倍率性能分析第106-107页
        4.6.7 不同CLL电极电池的循环伏安性能分析第107-108页
        4.6.8 不同CLL电极电池的交流阻抗性能分析第108-109页
        4.6.9 CLL电极电池的XRD电极片性能分析第109-110页
        4.6.10 CMC-Li改性LFP电极的过程机理第110-111页
    4.7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5页
第5章 聚阴离子纤维素盐作为锂电池粘结剂的研究第115-137页
    5.1 引言第115-116页
    5.2 主要化学试剂药品第116-117页
    5.3 实验仪器第117页
    5.4 材料的制备第117-119页
        5.4.1 聚阴离子纤维素盐作为锂电池粘结剂的电极制备第118-119页
    5.5 材料性能的测试原理及其表征第119-120页
        5.5.1 循环伏安法测试第119页
        5.5.2 交流阻抗测试第119页
        5.5.3 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第119-120页
        5.5.4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20页
        5.5.5 扫描电镜(SEM)第120页
        5.5.6 能谱元素性能含量分析第120页
    5.6 结果与讨论第120-133页
        5.6.1 CMC-Li粘结剂对LFP极片的SEM分析第120-121页
        5.6.2 不同粘结剂对LFP锂电池首次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121-122页
        5.6.3 不同粘结剂对LFP电极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22-123页
        5.6.4 不同粘结剂对LFP倍率性能的影响第123-124页
        5.6.5 不同CMC粘结剂电极的循环伏安性能影响第124-126页
        5.6.6 不同CMC-Li粘结剂电极的循环伏安性能影响第126-128页
        5.6.7 不同粘结剂CMC-X对LFP阻抗性能的影响第128-129页
        5.6.8 不同CMC-Li粘结剂的XRD性能分析第129-130页
        5.6.9 CMC-Li作为水性粘结剂的机理研究第130-133页
    5.7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第6章 CMC-Li作粘结剂用于CLL改性电极的研究第137-162页
    6.0 引言第137-138页
    6.1 主要化学试剂药品第138-139页
    6.2 实验仪器第139页
    6.3 材料的制备第139-142页
        6.3.1 CMC-Li/LFP的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第139-140页
        6.3.2 CLL电极的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40页
        6.3.3 CLL正极材料的纽扣电池的制备第140-141页
        6.3.4 复合电极CLL以CMC-Li作为粘结剂的电极制备第141-142页
    6.4 材料性能的测试原理及其表征第142-143页
        6.4.1 循环伏安法测试第142页
        6.4.2 交流阻抗测试第142页
        6.4.3 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第142页
        6.4.4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142页
        6.4.5 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第142-143页
        6.4.6 热重-差热性能分析第143页
        6.4.7 能谱元素性能含量分析第143页
    6.5 结果与讨论第143-157页
        6.5.1 CMC-Li纳米纤维包覆LFP的SEM和TEM分析第143-144页
        6.5.2 纳米复合纤维碳化成CLL材料的SEM分析第144-146页
        6.5.3 CMC-Li应用电极片中进行充放电前后SEM分析第146-147页
        6.5.4 复合电极电极片的XRD对比分析第147-148页
        6.5.5 不同CMC-Li应用电池中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析第148-149页
        6.5.6 不同复合电极的充放电循环效率性能分析第149-151页
        6.5.7 不同复合电极的锂电池倍率性能分析第151-152页
        6.5.8 复合电极的锂电池CV性能分析第152-153页
        6.5.9 复合电极的锂电池阻抗性能分析第153-155页
        6.5.10 CMC-Li在锂电池应用的机理模拟分析第155-157页
    6.6 本章小结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2页
总结第162-166页
    本论文创新之处第164-165页
    展望第165-1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地棉棉籽油分与蛋白质含量QTL定位
下一篇:初中生无理数学习情况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