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20页
   ·课题来源及选题目的和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7页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主要工作量及创新性成果与认识第18-20页
第2章 生物气成因类型与成藏特征第20-33页
   ·生物气成因类型第20-24页
     ·地球化学特征第20-22页
     ·生物气成因分类第22-24页
   ·不同成因类型生物气分布第24-28页
     ·济阳坳陷第24页
     ·辽河坳陷第24-25页
     ·黄骅坳陷第25-26页
     ·其他地区第26-28页
   ·不同成因生物气成藏特征第28-33页
     ·原生生物气第28-29页
     ·后生生物气第29-31页
     ·原油降解气第31-33页
第3章 原生生物气成藏与散失第33-71页
   ·原生生物气成藏过程第34-39页
     ·气源特征与生气过程第34-37页
     ·储盖组合特征第37-38页
     ·原生生物气成藏过程第38-39页
   ·原生生物气散失地质模型第39-53页
     ·圈闭要素与动态演化第39-44页
     ·储盖组合有效性与生物气分布第44-52页
     ·原生生物气散失方式第52-53页
   ·原生生物气散失数学模型第53-66页
     ·盖层渗漏第54-57页
     ·侧向渗漏第57-58页
     ·分子扩散第58-66页
   ·阳信原生生物气散失评价第66-71页
     ·侧向渗漏评价第66页
     ·分子扩散评价第66-69页
     ·生物气充注-散失模式第69-71页
第4章 原油降解气成藏与散失第71-102页
   ·原油降解气成藏过程第71-77页
     ·油气水分布第71-72页
     ·断-水-油耦合与原油降解气生成第72-77页
   ·原油降解气散失地质模型第77-91页
     ·储盖组合有效性第77-80页
     ·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第80-88页
     ·断层破碎带结构特征第88-91页
     ·断层与原油降解气成藏与散失第91页
   ·生物气断层渗漏数学模型第91-98页
     ·生物气断层散失模型第92-94页
     ·模型参数求取第94-98页
   ·单家寺原油降解气散失评价第98-102页
     ·气藏沿断层散失评价第98-101页
     ·原油降解气充注-散失模式第101-102页
第5章 后生生物气成藏与散失第102-121页
   ·柳泉后生生物成藏过程第102-108页
     ·抬升到微生物作用带的烃源岩第103-104页
     ·地表水侵入形成后生生物气生成区第104-106页
     ·后生生物气生成量评价第106-107页
     ·后生生物气的成因过程第107-108页
   ·后生生物气散失地质模型第108-115页
     ·储盖组合与后生生物气分布第108-111页
     ·断层活动和封闭性第111-115页
   ·后生生物气断层散失评价第115-121页
     ·断层结构和物性第115-117页
     ·断块气藏沿断层渗漏量评价第117-119页
     ·柳泉后生生物气成藏和散失过程第119-121页
结论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作者简介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介质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下一篇:准噶尔盆地克夏断裂带成岩作用对断层输导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