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引言 | 第12-15页 |
1.2 相关研究的回顾和综述 | 第15-21页 |
1.2.1 太平洋的三大系统——黑潮、ENSO、PDO之间的相互联系 | 第15-17页 |
1.2.2 黑潮对大气环流及周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3 ENSO对全球干湿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4 PDO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5 在PDO调制下ENSO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 问题提出、本文的科学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介绍 | 第30-38页 |
2.1 观测资料 | 第30-33页 |
2.2 主要方法介绍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三章 黑潮及其延伸区海表温度变化特征与大气环流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 第38-53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黑潮温度指数 | 第39-45页 |
3.2.1 黑潮温度指数KI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 | 第41-42页 |
3.2.2 黑潮温度指数KI的空间分布及演变 | 第42-45页 |
3.3 黑潮与PDO及ENSO的关系 | 第45-48页 |
3.3.1 黑潮温度指数KI与PDO、ENSO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3.3.2 黑潮异常年份太平洋上一些物理量(SLP,ω)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3.3.3 黑潮异常与PDO及ENSO的相互影响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第四章 冬季黑潮净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 第53-7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数据和方法说明 | 第54-55页 |
4.3 净热通量的长期趋势和年际变化特征 | 第55-59页 |
4.4 冬季黑潮净热通量与同期中国气候影响 | 第59-62页 |
4.5 冬季黑潮净热通量与中国气候影响的滞后效应 | 第62-64页 |
4.6 机制讨论分析 | 第64-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第五章 PDO对北美和东亚半干旱区干湿变化反趋势的影响 | 第73-91页 |
5.1 引言 | 第73-75页 |
5.2 数据和方法介绍 | 第75-76页 |
5.3 北美和东亚半干旱地区的干湿变化特征 | 第76-79页 |
5.4 北美和东亚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79-81页 |
5.5 PDO对东亚和北美半干旱地区干湿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分析 | 第81-86页 |
5.5.1 PDO对东亚和北美半干旱地区干湿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81-82页 |
5.5.2 PDO对东亚和北美半干旱地区环流的影响 | 第82-85页 |
5.5.3 基于PDO回归东亚和北美半干旱地区干湿变化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第六章 PDO和ENSO共同调制下的全球陆地干湿变化分布 | 第91-112页 |
6.1 引言 | 第91-92页 |
6.2 数据和方法介绍 | 第92-94页 |
6.3 ENSO在不同PDO位相下造成的全球陆地干湿变化特征 | 第94-102页 |
6.3.1 ENSO在不同PDO位相下造成的全球冬季sc_PDSI_pm的变化特征 | 第94-99页 |
6.3.2 ENSO在不同PDO位相下造成的全球冬季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 | 第99-100页 |
6.3.3 ENSO在不同PDO位相下造成的全球夏季sc_PDSI_pm的变化特征 | 第100-102页 |
6.4 机制讨论分析 | 第102-107页 |
6.4.1 ENSO在不同PDO位相下的下垫面海温特征 | 第102-103页 |
6.4.2 ENSO在不同PDO位相下的大气环流特征 | 第103-10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2-114页 |
7.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14-11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