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 1.2 系统药理学关键技术——.服利用度预测 | 第11-13页 |
| 1.2.1 药物.服生物利用度预测主要数学模型 | 第11-12页 |
| 1.2.2 影响药物.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精度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1.3 中医基础理论——归经 | 第13-15页 |
| 1.4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 | 第16-29页 |
| 2.1 药物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决策系统 | 第16-21页 |
| 2.1.1 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6-18页 |
| 2.1.2 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和比较 | 第18-21页 |
| 2.1.3 小结 | 第21页 |
| 2.2 基于系统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整合预测、决策技术 | 第21-29页 |
| 2.2.1 基本假设和研究思路 | 第22-26页 |
| 2.2.2 IntegOB整合模型预测结果 | 第26-28页 |
| 2.2.3 IntegOB应用和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中医归经理论物质基础研究 | 第29-44页 |
| 3.1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课题设计 | 第29-31页 |
| 3.1.1 中药文献挖掘 | 第29-30页 |
| 3.1.2 化学成分/群成药性分析 | 第30页 |
| 3.1.3 靶点预测与验证 | 第30页 |
| 3.1.4 心经相关疾病分析 | 第30-31页 |
| 3.1.5 入心经典型药效成分确定 | 第31页 |
| 3.1.6 药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与分析 | 第31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 3.2.1 中医心经相关疾病 | 第31-32页 |
| 3.2.2 入心经中药 | 第32-33页 |
| 3.2.3 入心经药效成分 | 第33-36页 |
| 3.2.4 中药入心经机制解析 | 第36-43页 |
| 3.3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