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生物材料概述 | 第9-11页 |
1.1.1 天然骨的介绍 | 第9-10页 |
1.1.2 理想的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 | 第10-11页 |
1.2 生物医用材料分类 | 第11-12页 |
1.2.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第11页 |
1.2.2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11页 |
1.2.3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 第11-12页 |
1.2.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 第12页 |
1.3 生物材料的矿化性能及其决定因素 | 第12-14页 |
1.3.1 材料的成分 | 第12-13页 |
1.3.2 材料表面结构 | 第13页 |
1.3.3 亲疏水性 | 第13页 |
1.3.4 表面电荷 | 第13-14页 |
1.4 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1.4.1 静电纺丝技术 | 第14-16页 |
1.4.2 仿生矿化 | 第16-17页 |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模拟体液法研究PLLA/n-Ag复合纤维的生物活性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19-20页 |
2.2.2 仪器 | 第20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0-21页 |
2.2.4 样品的分析和表征 | 第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2.3.1 PLLA复合纤维的制备 | 第21-23页 |
2.3.2 PLLA/n-Ag复合纤维的制备 | 第23-25页 |
2.3.3 PLLA/n-Ag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和表面能分析 | 第25页 |
2.3.4 PLLA/n-Ag的热重(TG)分析 | 第25-26页 |
2.3.5 PLLA/n-Ag的TEM分析 | 第26页 |
2.3.6 仿生矿化液(SCPS法)矿化PLLA纤维 | 第26-27页 |
2.3.7 仿生矿化液(SCPS法)矿化PLLA/n-Ag纤维 | 第27-29页 |
2.3.8 纤维表面矿化钙磷盐的形成机理 | 第29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29-31页 |
3 电化学沉积法研究PLLA/n-Ag复合纤维的生物活性 | 第31-39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32页 |
3.2.2 仪器 | 第32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3.2.4 样品的分析和表征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3.3.1 电解液浓度对矿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电沉积法矿化PLLA纤维 | 第34-35页 |
3.3.3 电沉积法矿化PLLA/n-Ag复合纤维 | 第35-36页 |
3.3.4 矿化纤维的形成 | 第36-37页 |
3.3.5 碱性磷酸酶(ALP)分析 | 第37-38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4 PLLA/Gel/n-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4.2.1 试剂和材料 | 第39-40页 |
4.2.2 仪器 | 第40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40-41页 |
4.2.4 样品的分析和表征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4.3.1 不同质量比的PLLA/Gel复合纤维的制备 | 第41-42页 |
4.3.2 纳米银浓度不同时PLLA/Gel/n-Ag复合纤维的制备 | 第42-43页 |
4.3.3 PLLA/Gel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和表面能分析 | 第43-44页 |
4.3.4 PLLA/Gel/n-Ag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和表面能分析 | 第44-45页 |
4.3.5 PLLA/Gel复合纤维生物活性考察 | 第45-46页 |
4.3.6 PLLA/Gel/n-Ag复合纤维生物活性考察 | 第46-48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展望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