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4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 | 第12-48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2页 |
2.2 道路基础条件 | 第12-17页 |
2.2.1 交叉口位置 | 第12-13页 |
2.2.2 交叉口基础条件 | 第13-15页 |
2.2.3 公交线路及站点位置 | 第15-17页 |
2.3 交通数据分析 | 第17-48页 |
2.3.1 交通量调查 | 第17-26页 |
2.3.2 交叉口延误调查 | 第26-45页 |
2.3.3 平均车速调查 | 第45-46页 |
2.3.4 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方案设计 | 第48-72页 |
3.1 交通渠化 | 第48-50页 |
3.1.1 路段交通渠化 | 第48-49页 |
3.1.2 公交站点及线路调整 | 第49-50页 |
3.2 信号配时优化 | 第50-70页 |
3.2.1 单点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 第51-63页 |
3.2.2 干道信号协调控制 | 第63-70页 |
3.3 行人与非机动车管理 | 第70页 |
3.4 路内停车管理 | 第70-71页 |
3.5 媒体宣传 | 第71-72页 |
第四章 VISSIM仿真及方案评价 | 第72-83页 |
4.1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方案评价 | 第72-77页 |
4.1.1 不可控参数设置 | 第72-73页 |
4.1.2 可控参数的设置 | 第73-77页 |
4.2 方案进行仿真 | 第77-83页 |
4.2.1 绘制底图 | 第77页 |
4.2.2 绘制车道输入交通量 | 第77-78页 |
4.2.3 输入干道协调后各交叉口信号配时并设置检测器 | 第78-79页 |
4.2.4 方案对比评价 | 第79-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结论 | 第83页 |
5.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