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渎职罪的犯罪形态与司法认定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一、渎职罪犯罪形态认定的理论基础第11-19页
    (一) 渎职罪的历史沿革第11-13页
        1. 中国法制史上的渎职罪发展历史第11-12页
        2. 西方法制史上的渎职罪发展历史第12-13页
    (二) 渎职罪的犯罪构成第13-15页
        1. 渎职罪的客体第13-14页
        2. 渎职罪的客观方面第14页
        3. 渎职罪的主体特征第14页
        4. 渎职罪的主观方面第14-15页
    (三) 渎职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犯罪形态的认定第15-19页
        1. 渎职罪的共犯形态第15-16页
        2. 渎职罪的罪数形态第16-17页
        3. 渎职罪的因果关系形态第17-19页
二、渎职罪共犯形态的司法认定第19-33页
    (一)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施渎职犯罪的处理模式第19-21页
        1. 分别定罪第19页
        2. 统一定罪第19-20页
        3. 不作为共同犯罪处理第20-21页
    (二) 无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犯第21-24页
    (三) 渎职罪共犯中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犯关系的形式分析第24-28页
        1. 无身份者能构成渎职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第24-25页
        2. 无身份犯能构成渎职罪的组织犯第25-26页
        3. 无身份犯能否构成渎职罪的共同实行犯第26-28页
    (四) 对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渎职罪共犯实务处理模式的评析第28-29页
    (五) 集体研究型渎职罪共犯形态的认定第29-33页
        1. 集体研究型渎职共犯的特征第30-31页
        2. 涉及集体研究型渎职行为的相关立法例第31页
        3. 集体研究型渎职犯罪的责任认定第31-33页
三、渎职罪罪数形态的司法认定第33-41页
    (一) 关于渎职罪中的法条竞合的适用问题第33-35页
        1. 渎职罪中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第33-34页
        2. 渎职罪中法条竞合的处断原则第34-35页
    (二) 关于渎职罪中的牵连犯的适用问题第35-37页
        1. 牵连犯的处罚原则第35-36页
        2. 常见渎职罪牵连犯的处断第36-37页
    (三) 共同犯罪中渎职罪与其他犯罪牵连或竞合问题第37-41页
四、渎职罪因果关系形态的司法认定第41-51页
    (一) 渎职罪因果关系形态的类型第41-42页
        1. 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第41页
        2. 简单因果关系与复杂因果关系第41-42页
    (二) 渎职罪因果关系的表现形式第42-43页
        1. 制造危险型第42页
        2. 使危险变实害型第42页
        3. 扩大危害结果型第42-43页
    (三) 渎职罪因果关系形态认定原理第43-46页
        1. 必然因果关系说第43页
        2. 偶然因果关系说第43页
        3. 条件说第43-44页
        4. 相当因果关系说第44页
        5. 客观归责理论第44-45页
        6. 监督过失理论第45-46页
    (四) 渎职罪因果关系形态的具体司法认定第46-51页
        1. 渎职罪因果关系形态认定的原则第46-47页
        2. 渎职罪因果关系形态的具体认定模式第47-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团购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