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盐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四川盆地三叠系卤水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6-29页 |
2.1 研究区范围 | 第16-17页 |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 | 第17-18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2.2 气象水文 | 第17-18页 |
2.3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2.3.1 盆地演化简史 | 第18-19页 |
2.3.2 盆地构造格局 | 第19-20页 |
2.3.3 地层概况 | 第20-21页 |
2.3.4 三叠系岩性特征及分布 | 第21-24页 |
2.4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29页 |
2.4.1 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4.2 含水岩组隔水岩组 | 第25-26页 |
2.4.3 储水构造 | 第26-27页 |
2.4.4 水文地质旋回发展 | 第27-29页 |
第3章 盆地中下三叠统盐卤水水化学组成 | 第29-45页 |
3.1 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3.2 样品的分析测定 | 第30页 |
3.3 水化学组成 | 第30-32页 |
3.4 矿化度分布特征 | 第32-36页 |
3.5 主要组分分布特征 | 第36-39页 |
3.6 水化学类型 | 第39-41页 |
3.7 盆地各区水化学组分对比 | 第41-45页 |
第4章 盆地中下三叠统盐卤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45-68页 |
4.1 盐卤水物理性质及水文地球环境 | 第45-48页 |
4.2 水化学成分分析 | 第48-68页 |
4.2.1 离子间的关系 | 第48-52页 |
4.2.2 矿化度与常量组分关系 | 第52-58页 |
4.2.3 微量组分与重金属 | 第58-60页 |
4.2.4 特征系数 | 第60-68页 |
第5章 盆地中下三叠统盐卤水同位素及气体组成 | 第68-82页 |
5.1 同位素特征 | 第68-79页 |
5.1.1 氢氧同位素特征 | 第68-76页 |
5.1.2 硫同位素特征 | 第76-79页 |
5.1.3 硼同位素特征 | 第79页 |
5.2 气体组分特征 | 第79-82页 |
5.2.1 气体成分分析 | 第80页 |
5.2.2 氩气分析 | 第80-81页 |
5.2.3 氦气分析 | 第81-82页 |
第6章 盆地中下三叠统盐卤水水形成条件分析 | 第82-96页 |
6.1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 第82-87页 |
6.1.1 饱和指数分析 | 第82-84页 |
6.1.2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 第84-87页 |
6.2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作用 | 第87-96页 |
6.2.1 原始沉积水的形成阶段 | 第87-90页 |
6.2.2 沉积水的埋藏封闭阶段 | 第90-93页 |
6.2.3 沉积水后期改造阶段 | 第93-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