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 皮肤真菌病及其成因 | 第12页 |
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2.1 国内外抗真菌药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2.2 盐酸阿莫罗芬概述 | 第13-15页 |
3 旋转流变仪和物性测试仪的应用 | 第15-17页 |
3.1 旋转流变仪的应用 | 第15-16页 |
3.2 物性测试仪的应用 | 第16页 |
3.3 旋转流变仪和物性测试仪对乳膏制备工艺和处方优化的意义 | 第16-17页 |
4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处方工艺研究 | 第18-5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8-19页 |
1.1 仪器 | 第18-19页 |
1.2 试药 | 第19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9-48页 |
2.1 剂型与规格的选择 | 第19-20页 |
2.2 处方成分的确定 | 第20页 |
2.3 物性测定仪的测定原理和参数设定 | 第20-22页 |
2.4 自制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评价标准 | 第22-23页 |
2.5 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23-28页 |
2.6 单因素考察确定主要辅料的用量 | 第28-38页 |
2.7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 第38-48页 |
3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48-5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第二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51-57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1-52页 |
1.1 仪器 | 第51页 |
1.2 试药 | 第51-52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2-56页 |
2.1 性状 | 第52页 |
2.2 鉴别 | 第52-53页 |
2.3 检查 | 第53-55页 |
2.4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粘稠度测定 | 第55页 |
2.5 含量测定 | 第55-56页 |
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稳定性考察 | 第57-64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7-58页 |
1.1 仪器 | 第57-58页 |
1.2 试药 | 第58页 |
2 乳膏稳定性考察项目 | 第58-59页 |
2.1 性状 | 第58页 |
2.2 均匀性 | 第58页 |
2.3 分层现象 | 第58页 |
2.4 粒度 | 第58-59页 |
2.5 含量测定 | 第59页 |
3 方法与结果 | 第59-61页 |
3.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59-60页 |
3.2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4 加速试验 | 第61-62页 |
5 长期试验 | 第62-63页 |
6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猪皮渗透贮留量研究 | 第64-74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64-65页 |
1.1 仪器 | 第64-65页 |
1.2 试药 | 第65页 |
1.3 动物来源 | 第65页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65-72页 |
2.1 流动相和内标的筛选 | 第65-67页 |
2.2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7-70页 |
2.3 体外猪皮渗透试验 | 第70-71页 |
2.4 样品处理及测定 | 第71页 |
2.5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第71-7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论文著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