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意伤害胎儿行为的刑法性质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重点和方法 | 第9-10页 |
| 三、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胎儿伤害刑法保护的困境及产生根源 | 第12-16页 |
| 第一节 胎儿刑法保护的困境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胎儿刑法保护困境产生的根源 | 第13-16页 |
| 一、胎儿的基本属性 | 第13-14页 |
| 二、胎儿法律地位的立法空白 | 第14-15页 |
| 三、胎儿刑法保护的理论分歧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胎儿刑法保护的根据 | 第16-20页 |
| 第一节 胎儿刑法保护的必要性根据 | 第16-18页 |
| 一、胎儿受刑法保护的伦理学依据 | 第16页 |
| 二、胎儿受刑法保护的刑法学依据 | 第16-17页 |
| 三、胎儿受刑法保护符合社会民众的要求 | 第17页 |
| 四、胎儿受刑法保护符合社会现实需要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胎儿刑法保护的合理性根据 | 第18-20页 |
| 一、胎儿受刑法保护符合入罪的正当性 | 第18页 |
| 二、胎儿受刑法保护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冲突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胎儿刑法保护的制度及学说考察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国内外胎儿刑法保护之立法考察 | 第20-22页 |
| 一、域外各国(地区)胎儿保护的立法体例 | 第20-21页 |
| 二、我国胎儿保护之立法体例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胎儿刑法保护相关学说及评析 | 第22-24页 |
| 一、结果说 | 第22页 |
| 二、隔离犯原理说 | 第22-23页 |
| 三、立法解决说 | 第23页 |
| 四、母体生育机能伤害说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母体生育机能伤害说”之合理性 | 第24-26页 |
| 一、胎儿的特殊性 | 第24页 |
| 二、反对观点站不住脚 | 第24-25页 |
| 三、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胎儿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 | 第26-34页 |
| 第一节 伤害胎儿构成伤害罪的论证 | 第26-29页 |
| 一、伤害行为的界定 | 第26-27页 |
| 二、故意伤害罪的法益 | 第27页 |
| 三、罪刑法定是伤害胎儿行为刑法评价的底线 | 第27-28页 |
| 四、胎儿伤害行为刑法规制的例外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伤害胎儿行为与伤害罪的关系 | 第29-32页 |
| 一、犯罪主体 | 第29-30页 |
| 二、犯罪主观方面 | 第30页 |
| 三、犯罪客体 | 第30页 |
| 四、犯罪客观方面 | 第30-32页 |
| 第三节 胎儿伤害行为具体情形的分析 | 第32-34页 |
| 一、故意伤害胎儿导致胎儿流产 | 第32页 |
| 二、故意伤害胎儿致使胎儿早产、出生后死亡 | 第32页 |
| 三、故意伤害胎儿致使母体死亡的 | 第32-33页 |
| 四、计生部门工作人员违法强制引产 | 第33-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一、著作类 | 第36页 |
| 二、期刊论文类 | 第36-37页 |
| 三、外文文献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