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12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7-9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假设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被试 | 第9页 |
1.3.2 实验设计 | 第9-10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10页 |
1.5 研究结论 | 第10页 |
1.6 研究的创新与意义 | 第10-12页 |
1.6.1 研究创新 | 第10-11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2.1 情绪信息的无意识知觉 | 第12-13页 |
2.2 感觉无意识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3 情绪信息无意识水平加工的神经通路 | 第15-19页 |
2.3.1 上丘-丘脑枕核-杏仁核皮层下通路 | 第15-17页 |
2.3.2 对上丘-丘脑枕核-杏仁核通路的质疑——来自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 第17-19页 |
2.4 阈下情绪信息加工对阈上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 第19-24页 |
2.4.1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来自行为研究和脑成像研究的证据 | 第20-22页 |
2.4.2 阈下情绪实时启动效应 | 第22-24页 |
2.5 唤醒度和效价共同影响情绪刺激的加工 | 第24-26页 |
3 实验 | 第26-32页 |
3.1 检验马赛克图片效果的预实验 | 第26-28页 |
3.1.1 被试 | 第26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3.1.3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3.1.4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3.1.5 实验程序 | 第27-28页 |
3.1.6 实验结果 | 第28页 |
3.2 正式实验 | 第28-32页 |
3.2.0 被试 | 第28-29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3.2.3 实验设计 | 第29页 |
3.2.4 实验程序 | 第29-3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4.1 实验数据的筛选 | 第32页 |
4.2 反应时的分析 | 第32-38页 |
4.2.1 效价与刺激呈现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受唤醒度的调节 | 第33-35页 |
4.2.2 唤醒度与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受刺激呈现方式的调节 | 第35-37页 |
4.2.3 左、右半球在加工情绪面孔的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43页 |
5.1 唤醒度对效价一致性效应的调节 | 第38-41页 |
5.2 右半球在情绪信息加工中的优势作用 | 第41-4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研究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附录A | 第52-54页 |
附录B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