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Summary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1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 第12页 |
2.2 AM真菌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2.3 蓝莓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4 AM真菌对蓝莓的影响 | 第14-15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4种AM真菌对南高丛蓝莓抗旱性的影响 | 第16-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6-17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1.3 分析方法 | 第17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2.1 蓝莓菌根侵染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 | 第18-19页 |
2.2 蓝莓SOD活性和MDA含量 | 第19-20页 |
2.3 蓝莓磷钾含量和根围土壤酶活性 | 第20-21页 |
3 讨论 | 第21-24页 |
第二章 菌根化与非菌根化蓝莓对持续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分析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2.1 蓝莓菌根侵染率和根系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 | 第25-26页 |
2.2 蓝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 第26-27页 |
2.3 蓝莓叶片相对含水量和SOD活性 | 第27-28页 |
2.4 蓝莓地上部和地下部矿质元素含量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菌根提高蓝莓抗旱的分子机制初探 | 第32-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3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2.1 RNA提取电泳图谱及测序数据 | 第33-34页 |
2.2 差异表达基因 | 第34-38页 |
3 讨论 | 第38-46页 |
3.1 与抗病性相关 | 第40页 |
3.2 光系统及能量代谢相关 | 第40-41页 |
3.3 水解酶类 | 第41-42页 |
3.4 转录因子及调控相关 | 第42-43页 |
3.5 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调节相关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致谢 (Acknowledgement) | 第57-58页 |
附录Ⅰ 课题资助项目 | 第58-59页 |
附录Ⅱ 读研期间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