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 前言 | 第15-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 第一部分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第17-52页 | 
| 1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 第17-18页 | 
| 1.1 谢兆丰教授简介 | 第17页 | 
| 1.2 谢兆丰教授行医与治学理念 | 第17-18页 | 
| 1.3 探学术根基,源于《内经》、法于仲景、广涉诸家 | 第18页 | 
| 2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 第18-37页 | 
| 2.1 以辨证施治为根据 | 第18-21页 | 
| 2.2 强调分期论治 | 第21-23页 | 
| 2.3 病证结合,中西合参 | 第23-24页 | 
| 2.4 师古又不泥古 | 第24-29页 | 
| 2.5 为病寻药,创制专方 | 第29-34页 | 
| 2.6 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 | 第34-35页 | 
| 2.7 扶正重在健脾益肾 | 第35-37页 | 
| 3 谢兆丰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 第37-50页 | 
| 3.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 | 第37-38页 | 
| 3.2 肺痨四大症的中医治疗 | 第38-39页 | 
| 3.3 肝硬化腹水消退后的中医治疗 | 第39-40页 | 
| 3.4 升陷汤治疗小便失常 | 第40-41页 | 
| 3.5 出血证治疗八法 | 第41-43页 | 
| 3.6 慢性肝炎从胃论治 | 第43页 | 
| 3.7 胃痛从肝论治 | 第43-44页 | 
| 3.8 用药经验分析 | 第44-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NAFLD的研究 | 第52-65页 | 
| 1 辨证论治 | 第52页 | 
| 2 经方应用 | 第52-53页 | 
| 3 自拟方运用 | 第53-55页 | 
| 4 中成药治疗 | 第55-56页 | 
| 5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 第56-57页 | 
| 6 谢兆丰教授治疗NAFLD经验总结 | 第57-59页 | 
| 6.1 NAFLD病因病机 | 第57-58页 | 
| 6.2 重视调理气机 | 第58页 | 
| 6.3 化痰祛瘀贯始终 | 第58-59页 | 
| 6.4 辨症选药 | 第59页 | 
| 6.5 散积消脂汤,为谢师验方之代表 | 第59页 | 
| 7 讨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第三部分 加昧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临床研究 | 第65-78页 | 
| 前言 | 第65页 |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65-71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65-69页 | 
| 1.1 临床表现 | 第65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65-66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66页 |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66-67页 | 
| 1.5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 第67页 | 
| 1.6 一般资料 | 第67-69页 | 
| 2 方法 | 第69-71页 | 
| 2.1 治疗方法 | 第69-70页 | 
| 2.2 观察指标 | 第70页 | 
| 2.3 安全性观测 | 第70页 |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第70-71页 | 
| 2.5 统计方法 | 第71页 | 
| 2.6 质量控制 | 第71页 | 
| 结果 | 第71-73页 | 
| 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B超改变比较 | 第71页 | 
| 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比较 | 第71页 | 
| 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 第71-72页 | 
|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 | 第72页 |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 | 第72页 | 
|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 第72-73页 | 
| 7 随访3个月临床疗效、血脂、肝功能、肝脏B超改变比较 | 第73页 | 
| 8 安全性指标检测 | 第73页 | 
| 讨论 | 第73-76页 | 
| 1 加味散积消脂汤的立法依据 | 第73-75页 | 
| 2 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作用探讨 | 第75-76页 | 
| 3 问题与展望 | 第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小结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个人简历 | 第81-83页 | 
| 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