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波的45钢淬硬层无损检测技术初探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超声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超声无损检测的原理 | 第10-11页 |
| 1.2.2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 1.2.3 超声无损检测设备 | 第13-14页 |
| 1.3 超声淬硬层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材料淬火前后组织结构分析 | 第18-30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45 钢简介及组织分析 | 第18-21页 |
| 2.2.1 45 钢概述 | 第18页 |
| 2.2.2 45 钢结晶过程 | 第18-19页 |
| 2.2.3 45 钢室温组织分析 | 第19-21页 |
| 2.3 45 钢淬火及组织分析 | 第21-26页 |
| 2.3.1 45 钢淬火过程 | 第21-22页 |
| 2.3.2 45 钢淬火后组织分析 | 第22-26页 |
| 2.4 显微组织结构模型简化 | 第26-29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超声波淬硬层无损检测的理论依据 | 第30-42页 |
| 3.1 引言 | 第30页 |
| 3.2 超声波的特征 | 第30-31页 |
| 3.2.1 超声场 | 第30页 |
| 3.2.2 超声场特征量 | 第30-31页 |
| 3.3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 第31页 |
| 3.3.1 超声波的衰减 | 第31页 |
| 3.3.2 超声波的散射 | 第31页 |
| 3.4 各向同性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 第31-32页 |
| 3.5 多层介质声传播仿真分析 | 第32-37页 |
| 3.5.1 仿真模型 | 第33-34页 |
| 3.5.2 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34-36页 |
| 3.5.3 结论及分析 | 第36-37页 |
| 3.6 声散射数学模型 | 第37-4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 | 第42-53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实验内容与目的 | 第42页 |
| 4.3 实验检测方法 | 第42-45页 |
| 4.3.1 检测方法分类简介 | 第42-43页 |
| 4.3.2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4.3.3 实验装置 | 第43-45页 |
| 4.4 检测系统参数确定 | 第45-48页 |
| 4.4.1 波型选择 | 第45页 |
| 4.4.2 探头频率选择 | 第45-46页 |
| 4.4.3 探头耦合深度 | 第46-47页 |
| 4.4.4 其它参数 | 第47-48页 |
| 4.5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2页 |
| 4.6.1 信号平均处理 | 第48-49页 |
| 4.6.2 实验结果统计 | 第49-51页 |
| 4.6.3 时域滤波分析 | 第51-52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45钢淬硬层检测结果后处理 | 第53-72页 |
| 5.1 引言 | 第53页 |
| 5.2 检测信号的时域采样 | 第53-55页 |
| 5.3 检测信号的频域分析 | 第55-63页 |
| 5.3.1 傅里叶变换 | 第55-56页 |
| 5.3.2 检测信号的预处理 | 第56-58页 |
| 5.3.3 A扫描信号的频域处理 | 第58-63页 |
| 5.4 检测信号的时频分析 | 第63-70页 |
| 5.4.1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63-66页 |
| 5.4.2 小波分析 | 第66-70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技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