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汽车安全性能组成 | 第11-12页 |
1.1.3 汽车座椅安全性能简介 | 第12-14页 |
1.2 试验设备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3 问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汽车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测试液压比例加载系统设计 | 第18-28页 |
2.1 试验设备的组成 | 第18-19页 |
2.1.1 试验设备的基本组成 | 第18页 |
2.1.2 试验设备的机械结构 | 第18-19页 |
2.2 加载方式选择及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9-21页 |
2.2.1 加载方式的选择 | 第20-21页 |
2.2.2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21页 |
2.3 液压比例加载系统设计 | 第21-26页 |
2.3.1 液压比例加载系统设计 | 第21-24页 |
2.3.2 液压元件选型与计算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液压比例加载系统的建模 | 第28-45页 |
3.1 系统模型的分类与选择 | 第28页 |
3.1.1 解析法建模 | 第28页 |
3.1.2 系统辨识法建模 | 第28页 |
3.1.3 建模方法的选择 | 第28页 |
3.2 液压比例加载系统数学模型 | 第28-37页 |
3.2.1 数学模型的组成 | 第29页 |
3.2.2 放大器模型传递函数 | 第29页 |
3.2.3 电液比例溢流阀传递函数 | 第29-34页 |
3.2.4 动力元件与负载传递函数 | 第34-37页 |
3.2.5 液压比例加载系统数学模型 | 第37页 |
3.3 液压机械仿真建模软件AMESim简介 | 第37-38页 |
3.4 AMESim软件建模 | 第38-44页 |
3.4.1 AMESim软件建模方法 | 第38-41页 |
3.4.2 试验设备液压比例加载系统AMESim模型建立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模型仿真分析和试验比对 | 第45-59页 |
4.1 测试试验方案选定 | 第45-48页 |
4.1.1 实测整体方案 | 第45页 |
4.1.2 液压缸阻尼比测试实验方案 | 第45-47页 |
4.1.3 比例溢流阀增益实验方案 | 第47页 |
4.1.4 液压缸负载刚度实验方案 | 第47-48页 |
4.2 测试试验实施 | 第48-54页 |
4.3 AMESim模型仿真与分析 | 第54-57页 |
4.3.1 动力学模型仿真 | 第54-55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4 软件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57-58页 |
4.5 影响仿真与试验精度因素分析 | 第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AMESim仿真模型的PID优化 | 第59-66页 |
5.1 PID控制器工作原理 | 第59-60页 |
5.2 PID参数整定 | 第60-62页 |
5.2.1 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60-61页 |
5.2.2 PID参数整定 | 第61-62页 |
5.3 PID闭环动力学仿真模型 | 第62-63页 |
5.4 PID优化结果对比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