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据同步机制与真值发现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数据同步机制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真值发现算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16-29页 |
2.1 移动计算环境 | 第16-17页 |
2.2 主流数据同步技术 | 第17-21页 |
2.2.1 SyncML同步协议 | 第18-20页 |
2.2.2 远程数据访问技术 | 第20页 |
2.2.3 合并复制技术 | 第20-21页 |
2.3 增量捕获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时间戳法 | 第22页 |
2.3.2 触发器法 | 第22页 |
2.3.3 日志法 | 第22-23页 |
2.3.4 快照法 | 第23页 |
2.3.5 API法 | 第23-24页 |
2.4 主流真值发现算法 | 第24-28页 |
2.4.1 基于链接分析的算法 | 第24-26页 |
2.4.2 基于贝叶斯表述的算法 | 第26-27页 |
2.4.3 基于EM模型的算法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移动计算环境下的混合式数据同步机制 | 第29-46页 |
3.1 体系架构 | 第29-36页 |
3.1.1 混合式架构 | 第29-30页 |
3.1.2 基于节点能力值的数据分发策略 | 第30-32页 |
3.1.3 数据同步模型 | 第32-35页 |
3.1.4 典型应用场景 | 第35-36页 |
3.2 增量捕获策略 | 第36-40页 |
3.2.1 数据变更轨迹捕获 | 第36-37页 |
3.2.2 净增量处理 | 第37-40页 |
3.3 实验验证 | 第40-45页 |
3.3.1 实验环境 | 第40页 |
3.3.2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40-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数据冲突解决中的真值发现算法 | 第46-57页 |
4.1 真值发现模型 | 第46页 |
4.2 相关概念 | 第46-48页 |
4.3 真值发现算法 | 第48-53页 |
4.3.1 数据源可靠性 | 第48-49页 |
4.3.2 事实准确性 | 第49-50页 |
4.3.3 事实相互支持度 | 第50-51页 |
4.3.4 数据源之间的依赖关系 | 第51-52页 |
4.3.5 归一化处理 | 第52-53页 |
4.3.6 算法流程图 | 第53页 |
4.4 实验验证 | 第53-56页 |
4.4.1 实验环境 | 第53-54页 |
4.4.2 实验结果与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商品比购系统设计与构建 | 第57-63页 |
5.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第57-58页 |
5.2 功能模块 | 第58-62页 |
5.2.1 商品比购模块 | 第60-61页 |
5.2.2 系统评价模块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