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印象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1-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0页
    2.1 网络人际交往第13页
        2.1.1 网络人际交往及特点第13页
        2.1.2 网络昵称及分类第13页
    2.2 网络印象形成的研究第13-14页
    2.3 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第14-17页
        2.3.1 刻板印象第14页
        2.3.2 刻板印象的测量第14-15页
        2.3.3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第15页
        2.3.4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基本假设第15-16页
        2.3.5 热情与能力的关系第16页
        2.3.6 印象评价的热情优先效应第16-17页
    2.4 不同情境对印象评价偏好的影响第17页
    2.5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价值第17页
    2.6 问题提出第17-18页
    2.7 研究框架第18-20页
3 研究一 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印象探究第20-25页
    3.1 研究1a 纯汉字昵称和非汉字昵称印象的开放式调查第20-21页
        3.1.1 调查目的第20页
        3.1.2 调查方法及材料第20页
        3.1.3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0-21页
    3.2 研究1b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纯汉字与非汉字类网络昵称刻板印象内容的具体测量第21-23页
        3.2.1 研究目的第21页
        3.2.2 研究设计与假设第21页
        3.2.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2.4 研究结果第22-23页
    3.3 分析与讨论第23-24页
        3.3.1 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刻板印象第23-24页
        3.3.2 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刻板印象具体内容和差异第24页
    3.4 实践启示第24-25页
4 研究二 典型热情和能力情境下人们对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偏好第25-30页
    4.1 目的与假设第25页
    4.2 研究具体实施方法第25-27页
        4.2.1 被试第25页
        4.2.2 实验材料第25-26页
        4.2.3 实验设计第26页
        4.2.4 实验程序第26-27页
    4.3 结果第27-30页
        4.3.1 实验阶段a第27-28页
        4.3.2 实验阶段b第28-30页
5 综合讨论第30-33页
    5.1 不同类型网络昵称印象评价第30页
    5.2 情境对网络昵称类型偏好的影响第30页
    5.3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第30-31页
    5.4 本研究的不足第31-33页
6 结论第33-34页
7 实践启示和建议第34-36页
    7.1 网络互动中作为印象评价主体时第34页
    7.2 在网络人际中作为印象评价群体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附录第39-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
下一篇:隔山香化学成分及对大鼠胸主动脉舒张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