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转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融资平台的定义 | 第18页 |
2.2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特点 | 第18-19页 |
2.3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 | 第19-22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4.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页 |
2.4.2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2-23页 |
2.4.3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分析 | 第25-36页 |
3.1 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现状 | 第25-27页 |
3.1.1 设立和经营情况 | 第25-26页 |
3.1.2 融资现状 | 第26页 |
3.1.3 资金投向 | 第26-27页 |
3.1.4 还款来源 | 第27页 |
3.2 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的问题 | 第27-32页 |
3.2.1 融资平台组织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3.2.2 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狭窄 | 第29-30页 |
3.2.3 融资平台资产盈利能力低 | 第30-31页 |
3.2.4 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较高 | 第31-32页 |
3.3 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转型的必要性 | 第32-36页 |
3.3.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驱使 | 第32-34页 |
3.3.2 融资平台的发展定位 | 第34页 |
3.3.3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转型的策略 | 第36-47页 |
4.1 融资平台转型的目标和方向 | 第36-37页 |
4.2 融资平台转型路径设计 | 第37-43页 |
4.2.1 消化存量债务 | 第37-38页 |
4.2.2 明晰融资平台职能 | 第38-39页 |
4.2.3 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 | 第39-40页 |
4.2.4 拓宽融资渠道 | 第40-42页 |
4.2.5 调整业务结构 | 第42-43页 |
4.3 融资平台转型辅助措施 | 第43-47页 |
4.3.1 增强投资效益 | 第44-45页 |
4.3.2 建立风险防范制度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湖南省水运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案例 | 第47-59页 |
5.1 平台公司现状与发展目标 | 第47-48页 |
5.1.1 平台公司现状 | 第47页 |
5.1.2 平台公司发展目标 | 第47-48页 |
5.2 平台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第48-49页 |
5.2.1 区域水运发展规划 | 第48页 |
5.2.2 区域经济与财力分析 | 第48-49页 |
5.3 平台公司内部运营分析 | 第49-54页 |
5.3.1 组织管理分析 | 第49-50页 |
5.3.2 融资渠道分析 | 第50页 |
5.3.3 财务分析 | 第50-54页 |
5.3.4 债务风险分析 | 第54页 |
5.4 平台公司转型建议 | 第54-59页 |
5.4.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 第54-55页 |
5.4.2 运用多种方式融资 | 第55-56页 |
5.4.3 采取多元化经营 | 第56-57页 |
5.4.4 防范债务风险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