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变更方案比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价值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工程变更分类及控制 | 第22-28页 |
2.1 工程变更的定义及分类 | 第22-23页 |
2.1.1 工程变更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根据工程变更所含的内容进行分类 | 第22-23页 |
2.1.3 根据工程变更的提出方进行分类 | 第23页 |
2.2 工程变更的基本特征 | 第23-25页 |
2.3 工程变更的控制 | 第25-27页 |
2.3.1 业主方和监理方的在工程变更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 | 第25-26页 |
2.3.2 工程变更的分类控制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变更方案比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56页 |
3.1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3.2 设计变更评价结果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29页 |
3.3 设计变更方案比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51页 |
3.3.1 设计变更方案比选的影响因素 | 第29-32页 |
3.3.2 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32-33页 |
3.3.3 现有设计变更比选指标体系的不足 | 第33-36页 |
3.3.4 拟建立的设计变更比选结果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3.3.5 设计变更比选指标体系的优化 | 第37-39页 |
3.3.6 指标体系的优化过程 | 第39-51页 |
3.4 施工措施变更方案比选指标体系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工程变更方案比选模型 | 第56-66页 |
4.1 构建模型所采用的理论方法 | 第56-58页 |
4.1.1 价值工程理论 | 第56-57页 |
4.1.2 层次分析法 | 第57页 |
4.1.3 熵权的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4.2 工程变更方案比选模型的总体流程 | 第58-60页 |
4.3 工程变更方案比选模型的实施过程 | 第60-64页 |
4.3.1 采用AHP法确定功能评价指标权重 | 第60-62页 |
4.3.2 利用熵权技术确定各个方案的功能指数 | 第62-63页 |
4.3.3 计算各个方案的功能系数 | 第63页 |
4.3.4 计算各个方案的价值系数 | 第63-64页 |
4.4 工程变更方案比选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64页 |
4.5 模型的可操作性说明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6-73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6页 |
5.2 应用传统价值工程方法优选变更方案 | 第66-68页 |
5.2.1 对变更方案进行功能定义 | 第66页 |
5.2.2 计算各项功能权重系数法W | 第66-67页 |
5.2.3 各方案的功能评分 | 第67页 |
5.2.4 计算各方案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 第67-68页 |
5.2.5 结果分析 | 第68页 |
5.3 应用改进价值工程方法优选变更方案 | 第68-71页 |
5.3.1 对变更方案进行功能定义 | 第68页 |
5.3.2 计算各项功能权重系数法W | 第68-69页 |
5.3.3 各方案的功能评分 | 第69页 |
5.3.4 确定各功能指标的熵权 | 第69-70页 |
5.3.5 计算各方案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 第70页 |
5.3.6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4 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3页 |
对未来的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录A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