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会计的XL齿轮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成本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 精益生产理论 | 第19-20页 |
2.3 精益会计理论 | 第20-22页 |
3 精益会计及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 第22-30页 |
3.1 精益会计概述 | 第22-23页 |
3.1.1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 | 第22页 |
3.1.2 以价值流管理为核心 | 第22-23页 |
3.1.3 以最大程度减少浪费为目的 | 第23页 |
3.2 精益会计的基本方法 | 第23-26页 |
3.2.1 价值流成本法 | 第23-24页 |
3.2.2 产品特征成本法 | 第24-25页 |
3.2.3 目标成本法 | 第25-26页 |
3.3 精益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 第26-30页 |
3.3.1 帮助企业制定更好的成本决策 | 第26-27页 |
3.3.2 剔除成本管理中的多余活动 | 第27页 |
3.3.3 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及时 | 第27-28页 |
3.3.4 使精益企业成本考核更符合精益思想 | 第28-30页 |
4 XL齿轮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4.1 XL齿轮企业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4.1.1 主要产品介绍 | 第30页 |
4.1.2 主要经营业绩 | 第30-31页 |
4.2 XL齿轮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 第31-35页 |
4.2.1 成本管理责任制 | 第31-32页 |
4.2.2 产品成本预算与估计 | 第32-33页 |
4.2.3 产品成本核算 | 第33-34页 |
4.2.4 产品成本分析 | 第34-35页 |
4.3 XL齿轮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5-38页 |
4.3.1 成本核算不准确且核算报告滞后 | 第35-36页 |
4.3.2 成本考核未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 第36页 |
4.3.3 缺乏对生产流程的关注,只重视事后分析 | 第36-37页 |
4.3.4 不利于持续的精益改进 | 第37-38页 |
5 优化XL齿轮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研究 | 第38-58页 |
5.1 XL齿轮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思路与框架设计 | 第38-40页 |
5.1.1 优化思路 | 第38-39页 |
5.1.2 框架设计 | 第39-40页 |
5.2 基于精益会计的价值流识别 | 第40-43页 |
5.2.1 企业价值流的类型 | 第40页 |
5.2.2 确定企业价值流 | 第40-42页 |
5.2.3 收集价值流信息并绘制价值流图 | 第42-43页 |
5.3 基于精益会计的价值流成本核算 | 第43-46页 |
5.3.1 价值流成本核算的方法 | 第43-44页 |
5.3.2 价值流成本的计算 | 第44-46页 |
5.4 基于精益会计的价值流成本考核 | 第46-49页 |
5.4.1 创建价值流业绩指标初始集合 | 第46-47页 |
5.4.2 计算价值流业绩指标 | 第47-48页 |
5.4.3 分类统计表的应用 | 第48-49页 |
5.5 基于精益会计的价值流成本分析 | 第49-55页 |
5.5.1 价值流成本分析步骤 | 第49-50页 |
5.5.2 价值流资源能力分析 | 第50-53页 |
5.5.3 模拟资源能力的改进 | 第53-55页 |
5.6 保障条件与预期效果 | 第55-58页 |
5.6.1 推行精益会计成本管理的保障条件 | 第55-56页 |
5.6.2 推行精益会计成本管理的预期效果 | 第56-58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