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跳舞草简介 | 第11页 |
1.2 跳舞草的价值 | 第11-12页 |
1.2.1 跳舞草的观赏价值 | 第11-12页 |
1.2.2 跳舞草的药用价值 | 第12页 |
1.3 跳舞草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跳舞草种子萌发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跳舞草株型调控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跳舞草形态解剖学方面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跳舞草种子萌发处理研究 | 第17-22页 |
2.1 试验时间、地点 | 第17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2.3.1 摩擦方式和不同温度对两种跳舞草种子萌发的测定 | 第17页 |
2.3.2 赤霉素处理对两种跳舞草种子萌发的测定 | 第17-18页 |
2.3.3 观察统计计算 | 第1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2.4.1 摩擦方式和温度对两种跳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8-20页 |
2.4.2 赤霉素处理对两种跳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0-22页 |
3 多效唑处理对跳舞草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2-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3.1.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3.2 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23-27页 |
3.2.1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3页 |
3.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3-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3.3.1 多效唑处理对两种盆栽跳舞草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7-32页 |
3.3.2 多效唑处理对两种盆栽跳舞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2-45页 |
4 跳舞草叶片形态解剖学研究 | 第45-5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 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46-47页 |
4.2.1 叶片指标测定 | 第46页 |
4.2.2 叶柄指标测定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4.3.1 跳舞草叶片和叶柄的解剖结构特征 | 第47页 |
4.3.2 跳舞草在舞动和静止状态下叶片的解剖参数比较 | 第47-48页 |
4.3.3 跳舞草在舞动和静止状态下叶柄的解剖参数比较 | 第48-51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51-59页 |
5.1 摩擦方式和温度对两种跳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1页 |
5.2 赤霉素对两种跳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 多效唑处理对两种盆栽跳舞草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2-53页 |
5.3.1 多效唑对两种盆栽跳舞草株高、茎粗的影响 | 第52页 |
5.3.2 多效唑对两种盆栽跳舞草叶片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多效唑处理对两种盆栽跳舞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3-56页 |
5.4.1 多效唑对两种盆栽跳舞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5.4.2 多效唑对两种盆栽跳舞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5.4.3 多效唑对两种盆栽跳舞草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4 多效唑对两种盆栽跳舞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5.5 两种跳舞草在种子萌发、株型调控以及观赏特性方面的比较 | 第56页 |
5.6 跳舞草在舞动和静止状态下叶片和叶柄的解剖结构比较 | 第56-57页 |
5.7 结论 | 第57-58页 |
5.7.1 摩擦方式和温度以及赤霉素处理对跳舞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7页 |
5.7.2 多效唑处理对两种盆栽跳舞草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57页 |
5.7.3 多效唑处理对两种盆栽跳舞草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57-58页 |
5.7.4 跳舞草在舞动和静止状态下叶片和叶柄的解剖结构差异 | 第58页 |
5.8 创新之处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