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OAM波束的生成和接收 | 第14-16页 |
1.2.2 基于OAM的无线信号传输 | 第16-18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UCA的OAM复用传输系统容量分析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基于UCA的OAM复用传输模型 | 第21-25页 |
2.3 基于UCA的OAM和MIMO系统传输速率对比分析 | 第25-30页 |
2.3.1 发送端无CSI | 第25-29页 |
2.3.2 发送端已知CSI | 第29-30页 |
2.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OAM电波的全双工系统模型与模式选择分析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基于OAM电波的全双工系统模型 | 第35-39页 |
3.3 基于OAM的全双工系统模式选择分析 | 第39-43页 |
3.4 仿真验证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OAM-MIMO无线传输系统性能分析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OAM-MIMO复用传输模型 | 第47-51页 |
4.3 OAM-MIMO复用模型的性能分析 | 第51-54页 |
4.4 仿真验证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7-58页 |
5.2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