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合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投资性房地产与公允价值理论分析 | 第19-28页 |
2.1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 第19-22页 |
2.1.1 我国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内容概要 | 第19-21页 |
2.1.2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比较 | 第21-22页 |
2.2 公允价值概述 | 第22-24页 |
2.2.1 公允价值定义与优势 | 第22-23页 |
2.2.2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 | 第23-24页 |
2.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与依据 | 第24-28页 |
2.3.1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 第24-25页 |
2.3.2 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 | 第25-28页 |
第三章 ZH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现状及问题 | 第28-37页 |
3.1 ZH地产概况介绍 | 第28-31页 |
3.1.1 ZH地产简介 | 第28-29页 |
3.1.2 主要经营状况和相关财务数据 | 第29-31页 |
3.1.3 ZH投资性房地产概况 | 第31页 |
3.2 ZH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 第31-33页 |
3.2.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取得 | 第31-32页 |
3.2.2 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 | 第32-33页 |
3.3 ZH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 第33-37页 |
3.3.1 公允价值的取得及其披露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3.3 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四章 ZH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第37-46页 |
4.1 参考目标公司的简介与选择依据 | 第37-38页 |
4.2 对会计核算数据的影响 | 第38-42页 |
4.2.1 对企业资产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2 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 第40页 |
4.2.3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 比较分析ZH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 | 第42-46页 |
4.3.1 每股收益比较 | 第42-43页 |
4.3.2 资产负债率比较 | 第43-44页 |
4.3.3 营业利润率比较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完善ZH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建议 | 第46-52页 |
5.1 增强ZH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 第46-47页 |
5.1.1 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评估 | 第46页 |
5.1.2 提升内部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 第46-47页 |
5.1.3 加强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 | 第47页 |
5.2 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 第47-49页 |
5.2.1 规范投资性房地产模式转换的会计处理 | 第47-48页 |
5.2.2 完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 第48-49页 |
5.3 避免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过度进行盈余管理 | 第49-52页 |
5.3.1 避免投资房地产对企业的过度影响 | 第49-50页 |
5.3.2 增强企业财务报告分类列示的明确性 | 第50页 |
5.3.3 加强对企业列报信息真实性的监管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