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新建桥梁与危桥加固维修工程质量管理异同分析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小结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型桥梁加固维修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工程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1.1 工程质量管理 | 第17页 |
2.1.2 工程项目质量的范畴 | 第17-18页 |
2.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 第18页 |
2.1.4 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 第18-19页 |
2.1.5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应用 | 第19页 |
2.1.6 全面质量管理的专家咨询法 | 第19-20页 |
2.2 PDCA循环原理 | 第20-21页 |
2.2.1 计划阶段 | 第20-21页 |
2.2.2 执行阶段 | 第21页 |
2.2.3 检查阶段 | 第21页 |
2.2.4 处理阶段 | 第21页 |
2.3 格雷厄姆风险评价法 | 第21-24页 |
第3章 DZ16号中桥加固维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 第24-48页 |
3.1 工程项目简介 | 第24-25页 |
3.1.1 主要技术指标 | 第24页 |
3.1.2 自然条件及工程环境 | 第24-25页 |
3.2 基于PDCA中型桥梁加固维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 第25-28页 |
3.2.1 体系建立原则 | 第25-26页 |
3.2.2 体系内容框架 | 第26-27页 |
3.2.3 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第27-28页 |
3.3 P阶段质量问题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3.3.1 质量问题及其成因 | 第28-31页 |
3.3.2 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3页 |
3.4 D阶段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 第33-46页 |
3.4.1 PDCA质量管理目标 | 第33页 |
3.4.2 PDCA质量管理计划 | 第33-39页 |
3.4.3 PDCA质量管理步骤 | 第39页 |
3.4.4 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 第39-46页 |
3.5 C阶段PDCA质量管理检验评定 | 第46-47页 |
3.6 A阶段PDCA质量管理总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DZ16号中桥加固维修工程施工质量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48-57页 |
4.1 PDCA循环原理在风险识别与评价中的应用 | 第48页 |
4.2 基于LEC法的风险识别与评价 | 第48-52页 |
4.2.1 危险源辨识 | 第48-49页 |
4.2.2 风险评价 | 第49-52页 |
4.3 风险管控措施 | 第52-57页 |
4.3.1 风险管控制度 | 第52-53页 |
4.3.2 风险控制措施 | 第53-57页 |
第5章 DZ16号中桥加固维修工程质量管理再评价 | 第57-66页 |
5.1 PDCA循环控制 | 第57-62页 |
5.1.1 成立QC小组 | 第57页 |
5.1.2 选择课题 | 第57-58页 |
5.1.3 现状调查 | 第58-59页 |
5.1.4 设定目标 | 第59页 |
5.1.5 分析原因 | 第59-60页 |
5.1.6 对策制定与实施 | 第60-61页 |
5.1.7 工作成效与巩固 | 第61-62页 |
5.2 质量创优规划 | 第62-64页 |
5.2.1 创优目标 | 第62页 |
5.2.2 创优流程 | 第62-63页 |
5.2.3 创优要求 | 第63页 |
5.2.4 创优措施 | 第63-64页 |
5.3 管理成效评估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