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1 地热资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矿井地温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作量 | 第20-22页 |
1.4.2.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2 研究工作量 | 第21-22页 |
2 宿东矿区地质概况 | 第22-3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2.2 地质概况 | 第23-29页 |
2.2.1 地层特征 | 第23-24页 |
2.2.2 地质构造特征 | 第24-29页 |
2.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9-33页 |
2.4 煤层与煤质特征 | 第33-36页 |
2.4.1 煤层 | 第33-35页 |
2.4.2 煤质特征 | 第35-36页 |
3 宿东矿区地温分布特征 | 第36-60页 |
3.1 宿东矿区测温资料与测温资料处理 | 第37-45页 |
3.1.1 测温资料 | 第37-39页 |
3.1.2 研究区测温资料处理 | 第39-43页 |
3.1.2.1 近似稳态孔测温数据处理 | 第41页 |
3.1.2.2 简易测温孔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3.1.2.3 简易测温孔各水平温度校正 | 第42-43页 |
3.1.3 井下钻孔测温结果与地面钻孔测温结果对比 | 第43-45页 |
3.2 宿东矿区地温分布特征 | 第45-54页 |
3.2.1 垂向地温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3.2.2 平面上地温分布特征 | 第48-54页 |
3.3 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 第54-58页 |
3.3.1 全孔段地温梯度 | 第54-55页 |
3.3.2 松散层与基岩面以下的地温梯度 | 第55-58页 |
3.3.2.1 松散层地温梯度 | 第56-57页 |
3.3.2.2 基岩面以下地温梯度 | 第57-58页 |
3.4 宿东矿区的大地热流 | 第58-60页 |
4 宿东矿区温度分布数值模拟及地热资源量计算 | 第60-72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60-63页 |
4.1.1 软件介绍 | 第60页 |
4.1.2 数值模拟对象 | 第60-62页 |
4.1.3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2页 |
4.1.4 边界条件的确定与参数选择 | 第62-63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4.2.1 模拟结果 | 第63-67页 |
4.2.2 钻孔实测温度与模拟结果对比 | 第67-68页 |
4.3 地热能资源量计算 | 第68-72页 |
4.3.1 资源种类的划分 | 第68-70页 |
4.3.2 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70-71页 |
4.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71页 |
4.3.4 计算结果 | 第71-72页 |
5 宿东矿区地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72-80页 |
5.1 岩性对地温分布的影响 | 第72-75页 |
5.1.1 岩石热导率的影响 | 第72-74页 |
5.1.2 松散层对地温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 地质构造对地温分布的影响 | 第75-77页 |
5.2.1 褶皱对地温的影响 | 第75页 |
5.2.2 断裂对地温分布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 岩浆活动对地温的影响 | 第77-78页 |
5.4 地下水活动对地温的影响 | 第78-8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6.2 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