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及效果系统动力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2.1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起源第11-13页
        1.2.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内涵第13-14页
        1.2.3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9页
        1.3.1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8-19页
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动机基础理论第19-20页
        2.1.1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第19页
        2.1.2 亚当·斯密的专业化分工理论第19页
        2.1.3 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第19-20页
    2.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内在关系基础理论第20-22页
        2.2.1 共生关系第20页
        2.2.2 协同关系第20-22页
3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现状第22-27页
    3.1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第22-23页
    3.2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第23-25页
    3.3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现状第25-27页
4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7-39页
    4.1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系统分析第27-30页
        4.1.1 系统边界确立第27页
        4.1.2 系统假设第27-28页
        4.1.3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第28-29页
        4.1.4 动态假说第29-30页
    4.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系统动力模型的构建第30-33页
        4.2.1 模型构建第30-33页
        4.2.2 模型表达式推导第33页
    4.3 模型参数界定第33-34页
        4.3.1 主要变量第33-34页
        4.3.2 其他变量第34页
    4.4 模型检验第34-39页
        4.4.1 模型强壮性检验第34-37页
        4.4.2 模型一致性检验第37-39页
5 系统仿真与政策建议第39-54页
    5.1 政策分析第39页
    5.2 政策模拟第39-51页
        5.2.1 单一政策模拟第39-50页
        5.2.2 复合政策模拟第50-51页
    5.3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1-54页
        5.3.1 主要结论第51-52页
        5.3.2 政策建议第52-54页
6 不足及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过滤线搜索的仿射信赖域方法及研究
下一篇:黄恩彤生平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