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牛樟芝简介 | 第12-15页 |
1.1.1 牛樟芝形态与分布 | 第12-13页 |
1.1.2 牛樟芝的活性成分 | 第13-14页 |
1.1.3 牛樟芝的药理活性 | 第14-15页 |
1.2 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优化模型 | 第15-16页 |
1.2.1 响应面方法的应用 | 第16页 |
1.3 疲劳概述 | 第16-18页 |
1.3.1 疲劳概念 | 第16-17页 |
1.3.2 疲劳的分类及产生机理 | 第17-18页 |
1.3.3 预防和消除疲劳的方法和途径 | 第18页 |
1.4 酒精性肝病 | 第18-20页 |
1.4.1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 | 第19页 |
1.4.2 目前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手段 | 第19-20页 |
1.5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牛樟芝菌株摇瓶培养条件优化 | 第21-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菌种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4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培养方法 | 第23页 |
2.2.2 有效成分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2.2.3 满意度函数的建立 | 第24-25页 |
2.2.4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2.3.1 碳源种类对期望值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2 氮源种类对期望值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3 无机盐种类对期望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4 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 | 第29-32页 |
2.3.5 Box-Behnken设计实验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牛樟芝菌丝体抗疲劳活性研究 | 第36-5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6-38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3.2.3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3.1 牛樟芝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39-40页 |
3.3.3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 第40页 |
3.3.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3.4.1 牛樟芝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第41-45页 |
3.4.2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45-52页 |
3.4.3 蛋白印迹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牛樟芝菌丝体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55-66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仪器与材料 | 第55-56页 |
4.2.1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4.2.3 主要试剂 | 第55-56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4.3.1 样品制备 | 第56页 |
4.3.2 疾病模型的建立、分组及给药 | 第56-57页 |
4.3.3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及体重观察 | 第57页 |
4.3.4 样本的制备方法 | 第57页 |
4.3.5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57页 |
4.3.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4.4.1 牛樟芝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8页 |
4.4.2 牛樟芝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标志性酶类活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3 牛樟芝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4 牛樟芝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