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子北采油厂含油污泥调驱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含油污泥处理的国内外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含油污泥处理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含油污泥处理现状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子北采油厂油藏开发现状第14-22页
    2.1 勘探开发概况第14页
    2.2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5页
        2.2.1 区域构造第14页
        2.2.2 区域地质第14-15页
        2.2.3 成藏条件第15页
    2.3 储层特征第15-18页
        2.3.1 岩性特征第15页
        2.3.2 孔隙类型第15-16页
        2.3.3 孔隙结构特征第16-18页
        2.3.4 储层物性第18页
    2.4 流体性质第18-21页
        2.4.1 原油性质第18-19页
        2.4.2 地层水性质第19-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含油污泥调驱体系研究第22-36页
    3.1 子北采油厂含油污泥特点第22-26页
        3.1.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2页
        3.1.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3.1.3 子北采油厂污泥来源第23页
        3.1.4 子北采油厂含油污泥组分分析第23-26页
    3.2 乳液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研究第26-28页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6-27页
        3.2.2 实验方法第27页
        3.2.3 乳液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配方研究第27-28页
    3.3 体膨颗粒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研究第28-32页
        3.3.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9页
        3.3.2 实验方法第29页
        3.3.3 体膨颗粒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配方研究第29-32页
    3.4 冻胶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研究第32-35页
        3.4.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2-33页
        3.4.2 实验方法第33页
        3.4.3 冻胶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配方研究第33-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含油污泥调驱体系性能评价第36-52页
    4.1 乳液型含油污泥调驱体系性能评价第36-40页
        4.1.1 常规性能评价第36-37页
        4.1.2 乳液型含油污泥调驱体系封堵性能评价第37-40页
    4.2 冻胶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性能评价第40-45页
        4.2.1 冻胶型含油污泥调驱剂体系性能影响因素评价第40-43页
        4.2.2 冻胶型含油污泥调驱剂封堵性能评价第43-45页
    4.3 体膨颗粒型含油污泥调驱剂性能评价第45-48页
        4.3.1 常规性能评价第45-47页
        4.3.2 体膨颗粒型含油污泥调驱剂封堵性能评价第47-48页
    4.4 调驱体系段塞组合封堵性能评价第48-51页
        4.4.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9页
        4.4.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4.4.3 实验结果分析第50-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调驱技术现场应用第52-63页
    5.1 涧峪岔长6区块油藏、地质、生产动态分析第52-54页
        5.1.1 涧峪岔长6区块油藏地质特征第53页
        5.1.2 涧峪岔长6区块储层物性特征第53页
        5.1.3 涧峪岔长6区块流体性质第53-54页
        5.1.4 涧峪岔长6区块开发动态特征第54页
    5.2 调驱井基本情况第54-56页
    5.3 调驱施工方案优化设计第56-58页
        5.3.1 调驱层位优化设计第56-57页
        5.3.2 注入压力和排量优化设计第57页
        5.3.3 调驱剂用量优选第57-58页
        5.3.4 段塞优化设计第58页
    5.4 现场施工第58-60页
        5.4.1 施工设备第58-59页
        5.4.2 施工原理第59页
        5.4.3 施工步骤第59页
        5.4.4 注入工艺注意事项第59-60页
    5.5 现场效果应用评价第60-62页
        5.5.1 现场实施情况第60页
        5.5.2 施工过程中压力变化第60-61页
        5.5.3 调驱前后吸水指数与压降曲线变化第61-62页
    5.6 井组增油降水效果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第63-64页
    6.1 结论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靖西天然气管道压气站运行技术研究
下一篇:塔石化电站循环水装置节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