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补益心脾法及安神定志法干预阈下抑郁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第一部分 综述第14-50页
    阈下抑郁的西医研究进展第14-31页
        1、定义及历史第14-15页
        2、流行病学第15-16页
            2.1 国外研究第15-16页
            2.2 国内研究第16页
        3、诊断第16-19页
            3.1 诊断标准第16-17页
            3.2 辨识量表第17-19页
        4、临床表现第19-20页
            4.1 SSD的临床表现第19页
            4.2 RBD的临床表现第19页
            4.3 MinD的临床表现第19-20页
        5、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研究第20-23页
            5.1 遗传因素研究第20页
            5.2 相关生物学研究第20页
            5.3 电生理学研究第20-21页
            5.4 脑影像学研究第21页
            5.5 认知心理学研究第21-23页
        6、治疗第23-24页
            6.1 心理行为治疗第23页
            6.2 药物治疗第23页
            6.3 其他第23-24页
        7、转归第24-25页
        8、总结与展望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1页
    阈下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第31-49页
        1、概述第31页
        2、沿革第31-34页
        3、病因病机第34-42页
            3.1 古代医家观点第34-42页
            3.2 现代医家观点第42页
        4、诊断标准第42-43页
            4.1 行业标准第42-43页
            4.2 辨识量表第43页
        5、辨证论治第43-49页
            5.1 古代医家观点第43-47页
            5.2 现代中医对阈下抑郁的研究第47-49页
    参考书目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50-75页
    前言第50-51页
    临床资料第51-53页
        1、病例来源第51页
        2、 样本量计算第51页
        3、分组及治疗方法第51-53页
            3.1 分组方法第51页
            3.2 试验组第51-52页
            3.3 对照组第52页
            3.4 禁用心理治疗第52-53页
    诊疗标准第53-57页
        1、西医学诊断标准第53页
        2、中医学证候标准第53页
        3、入选标准第53-54页
        4、排除标准第54页
        5、观察标准第54页
        6、评定方法第54-55页
        7、统计学处理第55页
        8、技术路线图第55-57页
    结果第57-69页
        1、基线资料可比性检测第57-59页
            1.1 一般性资料可比性检测第57-58页
            1.2 治疗前HAMD总分比较第58页
            1.3 治疗前中医证候总分比较第58-59页
        2、治疗结果第59-69页
            2.1 阈下抑郁心脾两虚型与心胆气虚型的HAMD减分疗效分析第59-63页
            2.2 阈下抑郁心脾两虚型与心胆气虚型的中医证候减分疗效分析第63-66页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转化率(HAMD≥18分)、治愈率或自愈率(HAMD<8分)分析第66-69页
    讨论第69-75页
        1、一般资料的分析第69-70页
        2、阈下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第70-72页
        3、阈下抑郁的转化率分析第72页
        4、阈下抑郁的自愈率分析第72-73页
        5、心脾两虚型阈下抑郁的疗效分析第73页
        6、心胆气虚型阈下抑郁的疗效分析第73-75页
参考书目第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结论第76-77页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80页
个人简历第80-81页
附表1 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第81-84页
附表2第84-89页
    阈下抑郁中医证候评定表(心脾两虚型)第84-87页
    阈下抑郁中医证候评定表(心胆气虚型)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GI/GL知识、血糖控制调查
下一篇:芍药瓜萎甘草汤对急性乳腺炎早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