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含蜡原油触变性规律及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本课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广义的触变性研究第12-13页
        1.2.2 原油触变性的基本规律及测试技术第13-14页
        1.2.3 原油屈服特性的研究第14-15页
        1.2.4 原油流变性影响因素研究第15-16页
        1.2.5 原油触变性模型研究及运用第16-17页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7-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流变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第22-34页
    2.1 油样物性及实验装置第22-26页
        2.1.1 油样物性第22-23页
        2.1.2 实验装置第23-26页
    2.2 油样处理及触变性测试方法第26-29页
        2.2.1 油样处理方法第26-28页
        2.2.2 触变性测试方法第28-29页
    2.3 实验装置的重复性第29-31页
        2.3.1 稳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组合验证第29-30页
        2.3.2 循环测试与动态测试的组合验证第30-31页
    2.4 实验误差分析及控制第31-33页
        2.4.1 荷载控制的误差第31页
        2.4.2 温度控制的误差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含蜡原油触变性基本规律研究第34-56页
    3.1 不同剪切速率的作用第34-42页
        3.1.1 实验说明第34-35页
        3.1.2 实验结果第35-41页
        3.1.3 结果分析第41-42页
    3.2 不同静置时间的作用第42-46页
        3.2.1 实验说明第42-43页
        3.2.2 实验结果第43-45页
        3.2.3 结果分析第45-46页
    3.3 阶跃变化荷载的作用第46-48页
        3.3.1 实验说明第46页
        3.3.2 实验结果第46-48页
        3.3.3 结果分析第48页
    3.4 循环荷载的周期作用第48-52页
        3.4.1 实验说明第48-49页
        3.4.2 实验结果第49-51页
        3.4.3 结果分析第51-52页
    3.5 温度引起的结构变化第52-54页
        3.5.1 实验说明第52页
        3.5.2 实验结果第52-54页
        3.5.3 结果分析第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基于能量观点的原油触变性研究方法第56-74页
    4.1 能量观点的引入第56-58页
        4.1.1 能量观点的介绍第56页
        4.1.2 能量观点的运用第56-58页
    4.2 势函数的定义和分析第58-66页
        4.2.1 势函数的定义第58页
        4.2.2 势函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59页
        4.2.3 两个势函数的关系分析第59-65页
        4.2.4 势函数关系的讨论第65-66页
    4.3 势函数关系的运用分析第66-72页
        4.3.1 势函数与剪切应力的联系第66-68页
        4.3.2 势函数的平衡关系分析第68-69页
        4.3.3 触变体及势函数的划分第69-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基于势函数的速率型二级结构模型研究第74-90页
    5.1 模型的建立过程第74-81页
        5.1.1 建立模型的说明第74-75页
        5.1.2 模型的数学表达第75-81页
    5.2 二级结构模型参数的求解第81-85页
        5.2.1 实验方法第81页
        5.2.2 求解方法第81-83页
        5.2.3 求解示例第83-85页
    5.3 原油触变性模型的比较第85-89页
        5.3.1 能量观点与结构参数观点的比较第85页
        5.3.2 模型精度的比较第85-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含蜡原油触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第90-111页
    6.1 触变性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第90-94页
        6.1.1 基本概念第90-92页
        6.1.2 评价方法第92-93页
        6.1.3 剪切速率的选取第93-94页
    6.2 原油触变性影响因素研究第94-103页
        6.2.1 恒温时间的影响第94-98页
        6.2.2 温度历史的影响第98-102页
        6.2.3 剪切历史的影响第102-103页
    6.3 循环测试参数对滞回环的影响第103-109页
        6.3.1 加载速率的影响第104-107页
        6.3.2 剪切速率最大值的影响第107-109页
    6.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7章 结论及建议第111-115页
    7.1 主要结论第111-113页
        7.1.1 关于触变性基本规律的结论第111-112页
        7.1.2 关于触变性研究方法的结论第112-113页
        7.1.3 关于原油触变性模型的结论第113页
        7.1.4 关于触变性影响因素的结论第113页
    7.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第113-115页
        7.2.1 关于原油触变性的研究方法第114页
        7.2.2 关于原油触变性的测试技术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玛拉沁夫散文研究
下一篇: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页岩气微观流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