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挠度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系统综述 | 第14-22页 |
·现有的激光图像挠度监测系统 | 第14-15页 |
·低功耗无线激光图像挠度自动监测系统 | 第15-21页 |
·系统的改进之处及整体结构 | 第15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15-17页 |
·系统施工安装方法 | 第17-18页 |
·系统各部分功能及设计思想 | 第18-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桥梁挠度监测动态电源管理技术 | 第22-30页 |
·动态电源管理技术简介 | 第22-23页 |
·低功耗嵌入式数据采集器设计 | 第23-25页 |
·嵌入式多模式设计 | 第25-26页 |
·秘书机制管理器技术 | 第26-29页 |
·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硬件设计 | 第27-28页 |
·软件设计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差分光斑中心定位算法 | 第30-38页 |
·传统的光斑中心定位算法介绍 | 第30-31页 |
·现有的梯度光斑中心定位算法分析 | 第31-32页 |
·梯度算法原理 | 第31-3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2页 |
·差分光斑中心定位算法设计 | 第32-37页 |
·改进之处 | 第32页 |
·算法实现过程 | 第32-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桥梁挠度监测无线通信技术 | 第38-47页 |
·用于桥梁挠度监测的GPRS 远程无线通信技术 | 第38-43页 |
·GPRS 技术概述 | 第38页 |
·GPRS 收发器与 PDA/手机之间的通信 | 第38-42页 |
·GPRS 收发器与PC 机之间的通信 | 第42-43页 |
·用于桥梁挠度监测的SRWF-501 短程无线通信技术 | 第43-44页 |
·SRWF-501 技术概述 | 第43页 |
·系统元件之间的无线通信 | 第43-44页 |
·通信数据拆包/封包技术 | 第44-46页 |
·GPRS 通信数据拆包/封包技术 | 第44-45页 |
·SRWF-501 通信数据封装技术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47-59页 |
·硬件设计 | 第47-52页 |
·硬件整体结构 | 第47页 |
·自动标定器设计 | 第47-49页 |
·现场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49-52页 |
·软件设计 | 第52-57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52页 |
·现场系统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52-55页 |
·嵌入式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七章 实验及分析 | 第59-66页 |
·算法实验及分析 | 第59-61页 |
·建立实验室实验环境 | 第59页 |
·强抗干扰实验 | 第59-60页 |
·激光强度变化实验 | 第60-61页 |
·强干扰环境下的光斑中心定位精度实验 | 第61页 |
·系统挠度监测性能实验及分析 | 第61-63页 |
·建立桥梁现场实验环境 | 第61-62页 |
·长期在线监测稳定性实验 | 第62-63页 |
·挠度测量精度实验 | 第63页 |
·系统省电对比实验及分析 | 第63-65页 |
·省电对比理论分析 | 第63-64页 |
·省电对比实验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