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1 中医与乳腺增生病 | 第12-13页 |
1.1 关于病名 | 第12页 |
1.2 关于病机 | 第12页 |
1.3 肝脾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 第12-13页 |
1.4 治疗大法 | 第13页 |
2 当归芍药散方证特点 | 第13-15页 |
2.1 当归芍药散组方配伍特点 | 第13-14页 |
2.2 当归芍药散证机特点 | 第14页 |
2.3 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15-2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主要实验药品 | 第15页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1.4 主要实验设备 | 第1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6页 |
2.2 动物造模 | 第16页 |
2.3 给药方法 | 第16-17页 |
2.4 标本采集 | 第17页 |
2.5 实验指标 | 第17-18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8-22页 |
4.1 大鼠一般状态 | 第18页 |
4.2 大鼠乳头直径、高度对比 | 第18-19页 |
4.3 大鼠乳腺组织学变化 | 第19页 |
4.4 大鼠乳腺上皮细胞let-7基因相对表达 | 第19-20页 |
4.5 大鼠乳腺上皮细胞p-ERK蛋白相对表达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22-28页 |
1 乳腺增生病概要 | 第22页 |
2 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3 let-7与乳腺疾病 | 第23页 |
4 p-ERK与乳腺疾病 | 第23-24页 |
5 对照组药物乳癖消 | 第24页 |
6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7 各实验指标结果及其意义 | 第25-28页 |
7.1 大鼠第二对乳房的乳头直径及高度 | 第25页 |
7.2 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组织学变化 | 第25-26页 |
7.3 大鼠乳腺上皮细胞let-7基因表达结果及意义 | 第26页 |
7.4 大鼠乳腺上皮细胞p-ERK蛋白表达结果及意义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录 | 第31-32页 |
文献综述 | 第32-41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