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三千八百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前言 | 第16-29页 |
1.1 遗产类景区 | 第16-17页 |
1.2 景观生态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1 国外景观生态评价 | 第17-18页 |
1.2.2 国内景观生态评价 | 第18-20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1-29页 |
1.4.1 景观生态评价理论 | 第21页 |
1.4.2 景观生态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 第21-22页 |
1.4.3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 | 第22-25页 |
1.4.4 评价方法 | 第25-29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9-37页 |
2.1 历史沿革与基本概况 | 第29页 |
2.2 研究区的发展历史 | 第29页 |
2.3 研究区风景资源 | 第29-32页 |
2.3.1 自然景源 | 第31-32页 |
2.3.2 人文景源 | 第32页 |
2.4 研究区现状 | 第32-33页 |
2.4.1 人口构成 | 第33页 |
2.4.2 交通设施现状 | 第33页 |
2.4.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3页 |
2.5 研究区使用情况 | 第33-37页 |
2.5.1 使用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2.5.2 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3 研究区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 第37-66页 |
3.1 数据来源与图像处理 | 第37-38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3.1.2 图像处理 | 第38页 |
3.2 研究区景观生态评价体系 | 第38-66页 |
3.2.1 研究区景观自然度评价 | 第38-40页 |
3.2.2 研究区景观旷奥度评价 | 第40页 |
3.2.3 研究区景观美景度评价 | 第40-48页 |
3.2.4 研究区景观相容度评价 | 第48-50页 |
3.2.5 研究区景观可达度评价 | 第50-56页 |
3.2.6 研究区景观敏感度评价 | 第56-66页 |
4 基于研究区景观生态评价的优化对策研究 | 第66-70页 |
4.1 研究区景观自然度优化对策 | 第66页 |
4.2 研究区景观旷奥度优化对策 | 第66-67页 |
4.3 研究区景观美景度优化对策 | 第67页 |
4.4 研究区景观相容度优化对策 | 第67-68页 |
4.5 研究区景观可达度优化对策 | 第68-69页 |
4.6 研究区景观敏感度优化对策 | 第69-70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讨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A 南平三千八百坎景区调查问卷 | 第77-79页 |
附录B 景观美景度公众评价问卷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