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符号说明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1 植物糖基转移酶及其修饰作用 | 第20-23页 |
1.1 植物糖基转移酶的特点 | 第20页 |
1.2 植物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 第20-23页 |
1.2.1 参与植物的非生物胁迫响应 | 第20-21页 |
1.2.2 调节植物激素平衡 | 第21-22页 |
1.2.3 参与植物次级代谢 | 第22页 |
1.2.4 参与植物的生物胁迫响应和解毒反应 | 第22页 |
1.2.5 参与植物信号转导 | 第22-23页 |
1.3 植物糖基转移酶的发展前景 | 第23页 |
2 植物耐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2.1 植物耐盐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2 植物耐旱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2.3 植物耐冷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3 植物体内黄酮类代谢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3.1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8-30页 |
3.2 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 | 第30-31页 |
4 研究的目的及立题意义 | 第31-34页 |
第二章 拟南芥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9B2/79B3的功能研究 | 第34-86页 |
1 前言 | 第34-35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5-39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35-36页 |
2.2 菌种和载体 | 第36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36-3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9-48页 |
3.1 植物DNA和RNA提取 | 第39页 |
3.2 分子生物学实验 | 第39-42页 |
3.2.1 PCR技术 | 第39页 |
3.2.2 定点突变PCR | 第39-40页 |
3.2.3 载体构建 | 第40页 |
3.2.4 转化 | 第40页 |
3.2.5 酵母单杂交筛选 | 第40-41页 |
3.2.6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41-42页 |
3.3 细菌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42页 |
3.4 体外酶促反应及HPLC分析 | 第42-43页 |
3.4.1 体外酶促反应 | 第42-43页 |
3.4.2 HPLC分析 | 第43页 |
3.5 鉴定上游转录因子 | 第43页 |
3.6 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43-44页 |
3.7 GUS染色定性和定量分析 | 第44页 |
3.8 生理指标测定 | 第44-45页 |
3.9 植物体内代谢物提取 | 第45-46页 |
3.10 逆境胁迫相关实验 | 第46-48页 |
3.11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4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8-80页 |
4.1 UGT79B2/79B3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诱导表达 | 第48页 |
4.2 突变体和过表达体植物材料的获取 | 第48-50页 |
4.3 转基因植物的耐逆表型 | 第50-56页 |
4.3.1 逆境胁迫下子叶转绿率统计 | 第50-51页 |
4.3.2 逆境胁迫下根长统计 | 第51-52页 |
4.3.3 土壤中耐盐和耐旱实验 | 第52-53页 |
4.3.4 离体失水率 | 第53-54页 |
4.3.5 冷冻胁迫 | 第54-55页 |
4.3.6 冷冻胁迫下电解质测定 | 第55-56页 |
4.4 转基因植物中逆境胁迫相关基因表达 | 第56-57页 |
4.5 转基因植物中逆境胁迫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57-62页 |
4.5.1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4.5.2 H_2O_2含量测定 | 第59-60页 |
4.5.3 NBT和DAB染色 | 第60-62页 |
4.6 直接调控UGT79B2/79B3的上游逆境响应转录因子的确定 | 第62-68页 |
4.6.1 启动子上逆境响应关键元件确定 | 第62-63页 |
4.6.2 利用EMSA鉴定上游转录因子 | 第63-64页 |
4.6.3 利用酵母单杂交鉴定上游转录因子 | 第64-66页 |
4.6.4 利用ChIP对上游转录因子进一步鉴定 | 第66-68页 |
4.7 UGT79B2/79B3的糖基化修饰底物的确定 | 第68-69页 |
4.8 转基因植物的耐逆性与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关系 | 第69-78页 |
4.8.1 花青素相关表型及含量测定 | 第69-72页 |
4.8.2 花青素途径相关基因表达 | 第72-73页 |
4.8.3 UGT79B2/79B3通过参与花青素途径发挥功能 | 第73-77页 |
4.8.4 转录因子CBF1与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关系 | 第77-78页 |
4.9 转基因植物中抗氧化能力的改变 | 第78-79页 |
4.10 UGT79B2/79B3的作用机制模型 | 第79-80页 |
5 讨论 | 第80-86页 |
第三章 玉米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87的功能研究 | 第86-124页 |
1 前言 | 第86-8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87-88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87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87页 |
2.3 溶液配制 | 第87-8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88-90页 |
3.1 载体构建以及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筛选 | 第88页 |
3.2 体外酶促反应以及酶活性测定 | 第88页 |
3.3 玉米突变体胁迫处理 | 第88-89页 |
3.4 玉米突变体种子萌发率统计 | 第89页 |
3.5 玉米突变体根长伸长统计 | 第89页 |
3.6 玉米突变体的耐盐和耐旱实验 | 第89页 |
3.7 转基因拟南芥逆境胁迫处理 | 第89页 |
3.8 玉米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含水量和离体失水率测定 | 第89-9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0-123页 |
4.1 糖基转移酶UGT787底物及酶活性测定 | 第90-94页 |
4.2 玉米突变体纯合株系鉴定 | 第94页 |
4.3 玉米基因UGT787的表达模式 | 第94-97页 |
4.4 玉米ugt787突变体的逆境响应 | 第97-99页 |
4.5 UGT787转基因拟南芥高表达株系的获得 | 第99-100页 |
4.6 UGT787转基因拟南芥的逆境响应 | 第100-105页 |
4.7 玉米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中黄酮含量的改变 | 第105-107页 |
4.8 玉米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的含水量 | 第107-108页 |
4.9 玉米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的离体失水率 | 第108-109页 |
4.10 玉米和转基因拟南芥中生理指标的改变 | 第109-117页 |
4.11 玉米和拟南芥逆境胁迫以及黄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 第117-123页 |
5 讨论 | 第123-124页 |
总结及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附录 | 第125-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