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符号学原理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研究来源 | 第10页 |
五、研究目的 | 第10页 |
六、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符号与符号学概述 | 第11-14页 |
一、符号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符号学的概念 | 第12-14页 |
(一)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 | 第12-13页 |
(二)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 | 第13页 |
(三)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理论 | 第13-14页 |
(四)安伯托·艾柯的符号学理论 | 第14页 |
第三章 符号的传播原理 | 第14-18页 |
一、文化的传播 | 第14-15页 |
(一)符号与语言 | 第14-15页 |
(二)语言与文化 | 第15页 |
二、符号的传播 | 第15-18页 |
第四章 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应用 | 第18-29页 |
一、毗邻轴与系谱轴 | 第18-20页 |
二、符号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与意识形态 | 第20-23页 |
(一)符号的外延意义 | 第20-21页 |
(二)符号的内涵意义 | 第21-22页 |
(三)符号的意识形态 | 第22-23页 |
三、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与象征性符号 | 第23-27页 |
(一)图像性符号 | 第24-25页 |
(二)指示性符号 | 第25-26页 |
(三)象征性符号 | 第26-27页 |
(四)符号类型的相对性 | 第27页 |
四、符构学、符义学与符用学 | 第27-29页 |
(一)符构学 | 第27-28页 |
(二)符义学 | 第28-29页 |
(三)符用学 | 第29页 |
第五章 平面设计中符号学原理的应用方法 | 第29-35页 |
一、平面设计中符号学原理的分析原则 | 第29-32页 |
(一)一般原则 | 第30-32页 |
(二)基本原则 | 第32页 |
二、平面设计中符号学原理的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一)关键点分析 | 第32-34页 |
(二)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