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21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8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8-9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关于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研究的综述 | 第9-13页 |
(二)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 第17-19页 |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法律视野下校园欺凌的理论概述 | 第21-4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一)校园欺凌 | 第21-23页 |
(二)校园欺凌立法 | 第23-24页 |
(三)校园欺凌立法内容 | 第24-25页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第25-30页 |
(一)法理学理论 | 第26-28页 |
(二)立法学理论 | 第28-30页 |
三、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框架 | 第30-43页 |
(一)总则部分基本立法内容研究 | 第30-36页 |
(二)分则部分基本立法内容研究 | 第36-42页 |
(三)附则部分基本立法内容研究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之实然研究 | 第43-67页 |
一、发达国家及地区经验借鉴 | 第43-56页 |
(一)美国反欺凌立法内容研究 | 第43-50页 |
(二)台湾反欺凌立法内容研究 | 第50-56页 |
二、我国校园欺凌现有法制面之内容概述 | 第56-61页 |
(一)宪法 | 第56-57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第57页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第57页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57-59页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 | 第59页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59-60页 |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第60-61页 |
(八)总结 | 第61页 |
三、我国校园欺凌法制面之问题与对策 | 第61-65页 |
(一)法律规范面所存在之问题 | 第61-63页 |
(二)执行面所遭遇之问题与困境 | 第63页 |
(三)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之改进 | 第63-65页 |
四、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应克服的因素及对策 | 第65-67页 |
(一)影响立法内容的社会物质环境因素及对策 | 第65-66页 |
(二)影响立法内容的理念因素及对策 | 第66页 |
(三)影响立法内容的社会参与因素及对策 | 第66页 |
(四)其他因素及对策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我国校园欺凌立法内容之对策研究 | 第67-74页 |
一、订定我国防治校园欺凌问题之专法 | 第67-72页 |
(一)法律需针对欺凌行为作出明确定义 | 第67-68页 |
(二)校园事件的通报及举发 | 第68-69页 |
(三)增加欺凌预防资金的投入 | 第69页 |
(四)增订防止报复、恐吓或污告的保护 | 第69-70页 |
(五)确定教育行政单位的权责 | 第70-71页 |
(六)反欺凌专业人员及组织的设置 | 第71-72页 |
二、对教育部欺凌防制政策的建议 | 第72-74页 |
(一)加强教育人员对欺凌议题的培训 | 第72页 |
(二)维护校园安全实施建议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