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因素及机理分析 | 第12-14页 |
1.2.2 盾构隧道纵向计算模型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盾构隧道纵向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15-16页 |
1.2.4 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控制标准及规范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1页 |
1.3.1 主要依托工程 | 第17-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考虑纵向力作用的盾构隧道纵向等效连续化模型 | 第21-45页 |
2.1 盾构隧道等效连续化模型简介及原理 | 第21-22页 |
2.2 考虑纵向力作用的等效弯曲刚度 | 第22-35页 |
2.2.1 纵向受压时的临界条件 | 第23-24页 |
2.2.2 纵向受压一般情况下的等效弯曲刚度 | 第24-29页 |
2.2.3 纵向受拉时的临界条件 | 第29-31页 |
2.2.4 纵向受拉一般情况下的等效弯曲刚度 | 第31-34页 |
2.2.5 纵向力作用下的等效弯曲刚度统一化 | 第34-35页 |
2.3 接头变形及环缝张开量的相互关系 | 第35-37页 |
2.3.1 接头变形与环缝张开量计算 | 第35-36页 |
2.3.2 环缝张开量与纵向曲率的关系 | 第36-37页 |
2.4 基于工程实例的等效刚度有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3页 |
2.4.1 纵向弯曲刚度有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2.4.2 中性轴位置探讨 | 第42-43页 |
2.4.3 本模型与其它连续化模型的比较 | 第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特殊环境及附属结构影响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 | 第45-79页 |
3.1 概述 | 第45页 |
3.2 纵向刚度与位移的关系探讨 | 第45-49页 |
3.3 附属结构对盾构隧道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49-61页 |
3.3.1 联络横通道对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49-53页 |
3.3.2 竖井对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53-61页 |
3.4 特殊地质对盾构隧道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61-73页 |
3.4.1 壁后空洞对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61-68页 |
3.4.2 采空区对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68-73页 |
3.5 管片内衬对盾构隧道纵向受力的影响 | 第73-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4章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水下盾构隧道纵向受力分析 | 第79-115页 |
4.1 概述 | 第79页 |
4.2 地层变化对纵向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79-92页 |
4.2.1 上覆或下卧地层不均匀 | 第80-83页 |
4.2.2 隧道穿越软硬交替岩层及破碎带 | 第83-87页 |
4.2.3 纵向埋深突变 | 第87-92页 |
4.3 堆卸载对纵向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92-110页 |
4.3.1 河流冲刷引起的堆卸载 | 第92-102页 |
4.3.2 岸边构筑物引起的堆卸载 | 第102-110页 |
4.4 水位变化及浮力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