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选矿流程与方法论文--浮游选矿论文

磨矿因素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40页
    2.1 硅酸盐矿物浮选研究现状第14-26页
        2.1.1 硅酸盐矿物浮选理论研究现状第14-21页
        2.1.2 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方法研究现状第21-26页
    2.2 磨矿对矿物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第26-38页
        2.2.1 磨矿对矿物浮选影响的研究现状第26-31页
        2.2.2 磨矿过程影响矿物浮选机理的研究现状第31-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40-49页
    3.1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第40页
        3.1.1 研究目标第40页
        3.1.2 技术路线第40页
    3.2 研究内容第40-42页
    3.3 矿样的采集和制备第42-44页
    3.4 磨矿设备第44-45页
    3.5 试验药剂第45-46页
    3.6 研究方法第46-47页
        3.6.1 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样浮选试验第46-47页
        3.6.2 矿物浮选动力学研究第47页
        3.6.3 分子模拟计算研究第47页
    3.7 检测方法第47-49页
4 磨矿因素对矿浆溶液性质和矿物表面性质的影响第49-97页
    4.1 磨矿因素对矿浆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第49-52页
    4.2 磨矿因素对矿物动电位的影响第52-56页
    4.3 磨矿因素对矿物表面性质的影响第56-76页
        4.3.1 磨矿因素对锆英石表面性质的影响第56-60页
        4.3.2 磨矿因素对绿柱石表面性质的影响第60-64页
        4.3.3 磨矿因素对锂辉石表面性质的影响第64-68页
        4.3.4 磨矿因素对长石表面性质的影响第68-72页
        4.3.5 磨矿因素对石英表面性质的影响第72-76页
    4.4 磨矿因素对矿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第76-96页
        4.4.1 磨矿因素对锆英石表面形貌的影响第76-79页
        4.4.2 磨矿因素对绿柱石表面形貌的影响第79-83页
        4.4.3 磨矿因素对锂辉石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3-87页
        4.4.4 磨矿因素对长石表面形貌的影响第87-92页
        4.4.5 磨矿因素对石英表面形貌的影响第92-96页
    4.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5 磨矿因素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97-142页
    5.1 不同介质湿式磨矿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97-105页
        5.1.1 十二胺体系湿式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98-101页
        5.1.2 油酸钠体系湿式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101-105页
        5.1.3 小结第105页
    5.2 不同介质干式磨矿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105-112页
        5.2.1 十二胺体系干式磨矿介质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105-108页
        5.2.2 油酸钠体系干式磨矿介质对硅酸盐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108-112页
        5.2.3 小结第112页
    5.3 药剂添加方式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112-126页
        5.3.1 十二胺添加方式对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的影响第112-116页
        5.3.2 油酸钠添加方式对单矿物浮选的影响第116-119页
        5.3.3 柠檬酸添加方式对十二胺浮选单矿物的影响第119-122页
        5.3.4 硝酸铅添加方式对油酸钠浮选单矿物的影响第122-126页
        5.3.5 小结第126页
    5.4 不同磨矿方式下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的可浮性第126-133页
        5.4.1 锆球干磨时硅酸盐矿物及石英可浮性第127-128页
        5.4.2 锆球湿磨时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的可浮性第128-129页
        5.4.3 铁球干磨时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的可浮性第129-131页
        5.4.4 铁球湿磨时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的可浮性第131-132页
        5.4.5 小结第132-133页
    5.5 磨矿因素对典型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速度的影响第133-140页
        5.5.1 磨矿因素对十二胺体系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速度的影响第133-136页
        5.5.2 磨矿因素对油酸钠体系硅酸盐矿物及石英浮选速度的影响第136-140页
        5.5.3 小结第140页
    5.6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6 磨矿因素对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的影响第142-153页
    6.1 锂辉石-绿柱石体系第142-147页
        6.1.1 十二胺浮选锂辉石-绿柱石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第142-145页
        6.1.2 油酸钠体系锂辉石-绿柱石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第145-147页
    6.2 长石-石英体系第147-152页
        6.2.1 十二胺体系长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第148-150页
        6.2.2 油酸钠体系下的长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第150-152页
    6.3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7 机理分析第153-189页
    7.1 捕收剂的溶液化学计算与分析第153-157页
        7.1.1 十二胺的溶液化学计算与分析第153-155页
        7.1.2 油酸钠的溶液化学计算与分析第155-157页
    7.2 磨矿因素对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第157-167页
        7.2.1 典型硅酸盐矿物晶体碎裂行为分析第157-158页
        7.2.2 磨矿因素对典型硅酸盐矿物表面性质的影响第158-159页
        7.2.3 铁磨环境中硅酸盐矿物表面Fe的生成物分析第159-162页
        7.2.4 磨矿因素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溶液化学的影响第162-163页
        7.2.5 磨矿因素对典型硅酸盐矿物浮选行为影响的机理第163-167页
    7.3 磨矿因素对硅酸盐矿物浮选速度的影响第167-175页
        7.3.1 单矿物浮选动力学模型第167-168页
        7.3.2 十二胺作捕收剂时锆英石浮选动力学分析第168-171页
        7.3.3 十二胺作捕收剂时长石浮选动力学分析第171-173页
        7.3.4 油酸钠作捕收剂时绿柱石浮选动力学分析第173-175页
    7.4 铁磨前后矿物表面捕收剂作用的分子模拟计算第175-188页
        7.4.1 矿物晶体模型的建模与优化第175-180页
        7.4.2 捕收剂分子模型的建模与优化第180-181页
        7.4.3 吸附模型的建立第181-186页
        7.4.4 相互作用能分析第186-188页
    7.5 本章小结第188-189页
8 结论第189-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206-20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免疫检测试剂盒研究
下一篇:煤泥和高炉灰在高磷鲕状赤铁矿直接还原中的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