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研究背景 | 第7页 |
2、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概念界定及形成 | 第11-17页 |
(一)青年亚文化现象探究 | 第11-13页 |
1、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 第11-12页 |
2、青年亚文化的形成 | 第12-13页 |
3、青年亚文化的特征 | 第13页 |
(二)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形成 | 第13-17页 |
1、互联网与青年亚文化的辩证关系 | 第14-16页 |
2、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形成 | 第16-17页 |
三、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17-22页 |
(一)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行为方式 | 第17-19页 |
(二)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思维观念 | 第19-20页 |
(三)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人际交往形式 | 第20-22页 |
四、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负面现象、原因及解决对策探析 | 第22-33页 |
(一)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的负面现象分析 | 第22-25页 |
1、互联网时代青年价值观存在偏差 | 第22-23页 |
2、互联网时代青年理性思维较弱 | 第23-24页 |
3、互联网时代青年行为方式反常规 | 第24页 |
4、互联网时代青年言语表达过激强化 | 第24-25页 |
(二)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负面的原因探究 | 第25-28页 |
1、青年群体个体特征 | 第25-26页 |
2、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交往习惯的变化 | 第26-27页 |
3、现代性中对现代工具及自由主义的过度崇尚 | 第27-28页 |
(三)青年亚文化负面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28-33页 |
1、提升青年群体自身素养 | 第28-29页 |
2、构建青年的工具和人文理性 | 第29-30页 |
3、促进青年社会化过程 | 第30-31页 |
4、构建互联网人际交往信任体系 | 第31-33页 |
结束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