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5页 |
1.3.1 创新点 | 第14页 |
1.3.2 不足点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1.1 利率市场化概述 | 第15-16页 |
2.1.2 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2.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3 文献综述的评价 | 第20-22页 |
3. 美日中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及借鉴 | 第22-32页 |
3.1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2-25页 |
3.1.1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及进程 | 第22-23页 |
3.1.2 对美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1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及进程 | 第25页 |
3.2.2 对日本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6-29页 |
3.3.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 第26-27页 |
3.3.2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美日中利率市场化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2页 |
3.4.1 美日中利率市场化对比 | 第29-30页 |
3.4.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4. 中信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 | 第32-52页 |
4.1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盈利分析 | 第32-35页 |
4.1.1 资产负债规模 | 第32-33页 |
4.1.2 存贷款规模 | 第33-34页 |
4.1.3 盈利情况 | 第34-35页 |
4.2 中信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 | 第35-38页 |
4.2.1 中信银行的发展与选取原因 | 第35-36页 |
4.2.2 中信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 第36-38页 |
4.3 利率市场化对中信银行盈利模式影响的分析 | 第38-49页 |
4.3.1 存贷利差收窄导致净利差下降 | 第38-41页 |
4.3.2 对中信银行业务收入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3 对贷款结构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4 对中信银行风险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5 对中信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的影响 | 第47页 |
4.3.6 对中信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7 发展战略的转变 | 第48-49页 |
4.4 利率市场化对中信银行盈利模式影响的杜邦分析 | 第49-52页 |
4.4.1 杜邦分析法简介 | 第49页 |
4.4.2 中信银行盈利模式的杜邦分析 | 第49-52页 |
5. 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思考 | 第52-58页 |
5.1 小结 | 第52-53页 |
5.2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思考 | 第53-58页 |
5.2.1 业务模式的优化 | 第53-55页 |
5.2.2 优化客户结构,明确市场定位 | 第55页 |
5.2.3 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 第55-56页 |
5.2.4 加大人力资源和技术投入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