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定位与构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我国教育救助法律制度发展的历程与存在的问题第10-19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律制度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律制度发展的历程第11-13页
     ·1952-1985 年第11页
     ·1986-1995 年第11-12页
     ·1995 年至今第12-13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3-19页
     ·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法律原则存在的问题第15页
     ·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第15-19页
2 我国教育救助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9-27页
   ·我国教育救助立法的必要性第19-22页
     ·教育救助立法是我国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障第19-20页
     ·教育救助立法是我国实现社会正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第20-21页
     ·教育救助立法是我国实现教育救助法制化的必由之路第21-22页
   ·我国教育救助立法的可行性第22-27页
     ·国内立法环境第22-23页
     ·国内立法基础第23-24页
     ·域外立法经验第24-27页
3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定位第27-35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属性第27-28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立法模式第28-30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立法宗旨第30-31页
     ·实现教育公平第30-31页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第31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基本原则第31-35页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第31-32页
     ·贫困生认定标准统一原则第32-33页
     ·分类救助、动态管理原则第33-34页
     ·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原则第34-35页
4 我国教育救助法的构造第35-49页
   ·我国《教育救助法》结构的设计第35页
   ·困难学生认定第35-38页
     ·认定标准第36页
     ·认定方法第36-37页
     ·认定程序第37-38页
   ·救助资金第38-40页
     ·中央和地方的资金负担比例第38页
     ·社会的捐赠第38-39页
     ·救助资金的监管第39-40页
   ·救助方式第40-47页
     ·国家助学金第40-41页
     ·助学贷款第41-45页
     ·勤工助学第45-47页
   ·法律监督与法律责任第47-49页
     ·法律监督第47-48页
     ·法律责任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救助法(草案)》(学术建议稿)第53-64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滩涂作为土地的法律证成
下一篇:我国住房救助法的定位与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