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家蚕细菌病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常见家蚕细菌病的类型 | 第12-13页 |
·家蚕病原细菌的侵染过程及方式 | 第13-14页 |
·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手段 | 第14-16页 |
·抗生素类药物防治家蚕细菌病 | 第14-15页 |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防治家蚕细菌病 | 第15-16页 |
·复配型药物防治家蚕细菌病 | 第16页 |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药物动力学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我国学者对一些蚕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17-18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材料 | 第21-23页 |
·供试病原菌及蚕品种 | 第21页 |
·主要试剂及器材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试验前准备 | 第22-23页 |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液体培养基 | 第22页 |
·制取超纯水及配制不同浓度药品溶液 | 第22-23页 |
·菌种复壮 | 第23页 |
·菌液配置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8页 |
·抗菌药物筛选试验 | 第23-24页 |
·5种供试药物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 第23-24页 |
·5种供试药物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 | 第24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的生物学试验 | 第24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的治疗效果 | 第24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的预防效果 | 第24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不同添食方法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治疗效果 | 第24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及茧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在家蚕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25-28页 |
·微生物法测定健康家蚕血药浓度的药动学试验 | 第25-26页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家蚕及病蚕血药浓度的药动学试验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不同药物对家蚕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 第28-30页 |
·不同药物对家蚕病原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 第28-29页 |
·不同药物对家蚕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 第29-30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的生物学试验 | 第30-32页 |
·对家蚕细菌病的治疗效果 | 第30-31页 |
·对家蚕细菌病的预防效果 | 第31页 |
·不同方法添食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治疗效果 | 第31-32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家蚕生长及茧质的影响 | 第32-33页 |
·微生物法测定健康家蚕血药浓度的药动学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血浆样品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第33页 |
·精密度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回收率测定结果 | 第34页 |
·健蚕血浆中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的变化结果 | 第34-36页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康家蚕及感染蚕血药浓度的药动学试验 | 第36-40页 |
·血浆样品的标准曲线 | 第36页 |
·精密度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回收率测定结果 | 第37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在健蚕及感染蚕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体外抑菌作用明显大于其他4种药物 | 第40-41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黑胸败血病防治效果好于灵菌败血病 | 第41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在健康蚕及感染蚕体内变化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42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对三种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 | 第42页 |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在健康家蚕及感染蚕体内药动力学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注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