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 1. 毒力因子 | 第11-15页 |
| ·溶血素(cyl) | 第11页 |
| ·聚集物质(aggregation substance,AS) | 第11-12页 |
| ·表面蛋白(enterococcus surface protein, esp) | 第12页 |
| ·心内膜炎抗原(Endocarditis antigen,efaA) | 第12页 |
| ·透明质酸酶(hyl) | 第12-13页 |
| ·EF3314 | 第13页 |
| ·AhrC和Eep | 第13页 |
| ·胶原结合蛋白(Adhesin to collagen of E. Faecalis,Ace) | 第13-14页 |
| ·肠球菌多糖抗原(enterococcal polysaccharide antigen,epa) | 第14页 |
| ·Elr | 第14页 |
| ·明胶酶( gelatinase,gelE) | 第14-15页 |
| ·丝氨酸蛋白酶(Serin protrase,spr) | 第15页 |
| ·EF0591 | 第15页 |
| 2.生物膜 | 第15-21页 |
| ·生物被膜的组成和结构 | 第16页 |
| ·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 ·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试验内容 | 第21-44页 |
| 试验一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XJ05-Δ0591突变株的构建 | 第21-29页 |
| 摘要 | 第21页 |
| 1. 材料 | 第21-23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 ·引物设计 | 第21-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仪器 | 第22页 |
| ·主要缓冲液和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 2 方法 (按吴利先方法进行[129]) | 第23-25页 |
| ·XJ05培养及基因组DNA提取 | 第23页 |
| ·EF0591基因插入片段的PCR扩增及回收纯化 | 第23-24页 |
| ·pTX4577-△0591的构建 | 第24页 |
| ·电转化用E.faecalis XJ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甘氨酸法) | 第24页 |
| ·电转化 | 第24-25页 |
| ·同源重组株的鉴定 | 第25页 |
| 3 结果 | 第25-27页 |
| ·EF0591基因插入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25-26页 |
| ·重组质粒p TX4577-△0591的双酶切鉴定结果 | 第26页 |
| ·突变株的鉴定结果 | 第26-27页 |
| ·重组质粒p TX4577-△0591的序列分析结果 | 第27页 |
| 4. 讨论 | 第27-29页 |
| 试验二 E. faecalis XJ05-Δ0591在细胞黏附、侵染及脏器载菌量与野毒株的对比研究 | 第29-36页 |
| 摘要 | 第29-30页 |
| 1. 材料 | 第30页 |
| ·菌株和实验动物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30页 |
| 2 方法 | 第30-32页 |
| ·HeLa细胞黏附试验 | 第30-31页 |
| ·RAW264.7 侵染试验 | 第31页 |
| ·小鼠心、肝、脾、脑、肾载菌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 3. 结果 | 第32-34页 |
| ·HeLa细胞黏附试验 | 第32页 |
| ·小鼠RAW264.7 细胞侵染试验 | 第32-33页 |
| ·小鼠载菌量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 4. 讨论 | 第34-36页 |
| 试验三 E. faecalis XJ05-△059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 | 第36-44页 |
| 摘要 | 第36-37页 |
| 1. 材料 | 第37-38页 |
| ·菌株 | 第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 ·主要试剂配置 | 第37-38页 |
| 2.方法 | 第38-39页 |
| ·96孔微量板定量检测法(polystyrene microtiter plate assay)检测生物膜形成量 | 第38页 |
| ·生物膜形态的显微镜观察 | 第38-39页 |
| 3.结果 | 第39-42页 |
| ·生物膜形成量的测定 | 第39页 |
| ·生物膜形态的显微镜观察 | 第39-42页 |
| 4.讨论 | 第42-44页 |
| 全文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