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级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应城市为例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2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 | 第16-22页 |
| ·相关概念内涵 | 第16-17页 |
| ·土地整治内涵 | 第16页 |
| ·土地整治潜力内涵 | 第16-17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7-18页 |
| ·人地共生理论 | 第18页 |
|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 | 第18-19页 |
|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 第19-22页 |
| ·GIS数据库构建 | 第19-20页 |
| ·潜力评价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3 应城市土地整治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 ·应城市概况 | 第22-23页 |
|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22-23页 |
| ·自然资源条件 | 第23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3页 |
|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 第23-27页 |
| ·土地利用结构 | 第23-26页 |
|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 ·土地整治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 ·已实施项目情况 | 第27-28页 |
| ·土地整治取得主要成效 | 第28-29页 |
| ·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 第29页 |
|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29-31页 |
| ·面临的机遇 | 第29-30页 |
| ·存在的挑战 | 第30-31页 |
| 4 应城市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 第31-58页 |
| ·数据准备与建库 | 第31-35页 |
| ·资料收集 | 第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34页 |
| ·构建数据库 | 第34-35页 |
| ·应城市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测算 | 第35-44页 |
| ·农用地整理理论潜力 | 第35-36页 |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理论潜力 | 第36-42页 |
| ·土地复垦理论潜力 | 第42-43页 |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理论潜力 | 第43-44页 |
| ·土地整治理论潜力汇总 | 第44页 |
| ·土地整治潜力限制因素 | 第44-46页 |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44-45页 |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5-46页 |
| ·应城市土地整治现实潜力测算 | 第46-53页 |
| ·农用地整理现实潜力 | 第46-48页 |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现实潜力 | 第48-49页 |
| ·土地复垦现实潜力 | 第49-51页 |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现实潜力 | 第51-52页 |
| ·土地整治现实潜力汇总 | 第52-53页 |
| ·应城市土地整治潜力分级 | 第53-58页 |
| ·农用地整理潜力分级 | 第54-55页 |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级 | 第55-56页 |
| ·土地复垦潜力分级 | 第56-57页 |
|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级 | 第57-5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