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1、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 第8-10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对王尔德作品的整理编辑和传记的采写 | 第10页 |
·国外对王尔德作品与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对王尔德作品的译介及编辑整理 | 第11页 |
·国内对王尔德作品与理论的研究 | 第11-13页 |
3、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王尔德笔下异国形象的生成背景与社会集体意识 | 第14-19页 |
1、王尔德的传奇人生及其思想 | 第14-17页 |
2、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文化 | 第17-19页 |
二、王尔德笔下的美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我”的变形之一 | 第19-40页 |
1、王尔德的美国之行及美国印象 | 第19-25页 |
2、王尔德作品中美国形象的多重意蕴 | 第25-31页 |
·英国绅士形象与美国野蛮形象 | 第25页 |
·美国男性形象和美国女性形象 | 第25-26页 |
·美国形象的多重涵义 | 第26-31页 |
3、《坎特维尔的幽灵》中的人物谱系 | 第31-35页 |
·粗俗、物质但具有非凡吸引力的美国形象 | 第31-32页 |
·纯真、善良具有感召力的美国形象:弗吉妮亚形象分析 | 第32-33页 |
·自我与他者:《坎特维尔的幽灵》的美国形象背后的文化分析 | 第33-34页 |
·《坎特维尔的幽灵》中美国形象的形象学分析 | 第34-35页 |
·男性主体的深层建构 | 第35页 |
4、英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第35-36页 |
5、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与建构 | 第36-40页 |
三、王尔德笔下的中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我”的变形之二 | 第40-52页 |
1、神秘奇幻的中国文化 | 第40-43页 |
2、作品中的中国边缘文化形象 | 第43-48页 |
3、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边缘人”文化身份困境和对自我的追寻 | 第48-52页 |
·王尔德构建精神家园的新尝试 | 第48-49页 |
·《一位中国哲人》中庄子思想的再延续 | 第49-52页 |
四、跨文化视角下中、美两个“他我”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 第52-57页 |
1、同样作为“他者”,中、美两国形象的差异比较 | 第52-54页 |
2、中、美两个“他我”对王尔德“本我”建构的异同及互通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